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英文比蘇貞昌更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

2014年01月21日 09:0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內鬥成為影響兩岸政策新焦點,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稱:民進黨“兩個太陽”最近在兩岸議題上互別苗頭: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主導的“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依然走“臺獨”老路,而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成立的小英教育基金會最近則登陸訪問,其中包括多名民進黨人士。

  評論摘編如下:

  有媒體認為,蘇貞昌在兩岸政策方面趨於保守,也有分析指出,小英教育基金會以實際行動參加兩岸交流活動,顯示蔡英文在兩岸交流上有具體做法,有能力處理複雜的兩岸關係。可見,島內輿論對於蔡英文在兩岸議題方面的作為給予了較好的評價。誠然,兩岸已進入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階段,小英教育基金會投入到兩岸交流的大潮中,值得肯定。但若由此便判定蔡英文比蘇貞昌更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恐怕言之尚早。

  去年7月小英教育基金會舉行“人民幣未來在國際貨幣體系的角色論壇”時,就曾邀請大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作引言。這次小英教育基金會一行應大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之邀,前往北京參加學術研討會,可謂“禮尚往來”。所以,儘管小英基金會帶有濃厚的“民進黨色彩”,但此行依然屬於兩岸民間交流活動,而非民、共黨際交流。大陸一再重申,民進黨的“臺獨”立場是該黨與大陸方面建立正常交流基礎的關鍵癥結所在。由此可見,民進黨不放棄“臺獨”主張,便無法與大陸方面展開正式對話,更無法處理兩岸關係。

  隨著兩岸合作日益緊密,兩岸交流已成為臺灣社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個沒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的政黨是不可能獲得臺灣選民的青睞和信任。去年代表民進黨角逐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蔡英文敗選後亦承認,兩岸政策是民進黨重返執政的“罩門”。不過,到底如何衝破這個“罩門”,蔡英文至今並無系統的論述。但她志在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如何處理兩岸關係是其成為臺灣地區領導人不可回避的一座大山。

  民進黨前主席謝長廷近日透露,民進黨去年曾做民調分析敗選原因,而民調顯示“不信任民進黨處理兩岸經濟能力的人高達65%”。小英教育基金會此行大陸之行聚焦財經議題,了解大陸在三中全會後的財經政策,以助厘清臺灣未來經濟發展的策略與思維,可謂“有的放矢”,是對島內主流民意的回應。另一方面,財經議題比較不敏感,以減少來自“深綠”陣營的反對聲音,同時也可以此為“風向標”,試探黨內外的反應。早前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拋出“凍獨”訊號,成為眾矢之的。在此情勢下,蔡英文在兩岸議題方面也是小心翼翼。

  這幾年兩岸關係大幅改善,登陸訪問、參加活動的民進黨人士也較以往多。期盼民進黨人士能通過各種各樣的交流活動,進一步了解大陸發展情況及兩岸交流,從而能對兩岸關係有新思維和新看法。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培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