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英文向支援者發出了“出征”宣示

2014年01月06日 10:5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2014年1月1日在臉書(Facebook)上貼文《反省再出發 期許一個全新的2014》,華廣網1月3日刊載署名華一的評論文章分析這篇文章重點涵蓋的三個方面內容,指出該文強調“出征”的時間是2014年,表達的核心思想是轉型發展,其隱含的潛臺詞是兩岸政策調整。

  全文內容如下:

  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1月1日在臉書(Facebook)上貼文《反省再出發 期許一個全新的2014》,對民進黨在2013年的表現提出了“每一份努力是否都合乎人民的期待”這樣的疑問,並對2014年民進黨的轉型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篇文章引起島內政壇廣泛關注,被視作蔡英文在“沉寂”兩年後向支援者發出的“出征”宣示和預告,試圖以此凝聚人心、激發士氣,為其籌劃2014年的競選行動預作鋪陳、營造輿論,展示出強烈的政治企圖心。稍作分析,會發現蔡英文這篇文章重點涵蓋了三方面內容:

  強調“出征”時間是2014年。2014年5月民進黨將舉行黨主席換屆選舉,這是蔡英文必將參與且必須獲勝的一場選舉。眾所週知,蔡英文志在2016,希望再度代表民進黨出戰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利用國民黨執政當局政績不彰、民意支援度下滑的機會,一舉奪得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大位”,成為臺灣地區歷史上首位女性領導人,達到個人政治生涯的巔峰。然而,同樣志在2016的還有現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兩人早就在或明或暗的“別苗頭”,因此才有所謂“兩個太陽”一説。蘇、蔡之中無論是誰,要想在2016年獲得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的黨內出線權,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在今年5月份的民進黨主席選舉中獲勝。因為只要掌握充分的黨內資源,就有可能為自己積累豐富的人脈、制定有利於自己的選舉辦法。對於沒有任何公職身份的蔡英文來説,黨主席選舉更是需要放手一搏,否則的話她將缺乏基本的施展平臺,在媒體的曝光頻率和民眾對她的了解程度方面都會大打折扣。當然,今年年底還有一場“七合一”選舉,如果民進黨選績不佳,黨主席也將承擔責任;但以目前情況看來,民進黨就算不能在“七合一”選舉中大獲全勝、“開疆辟土”,做到基本維持現有“版圖”應當可以預期。如果民進黨屆時能夠在臺中等指標縣市有所斬獲,則黨主席的威望將愈加提升,代表民進黨進軍2016的把握也就更大。所以,2014年將是蔡英文捲土重來、全面出征的重要時間點。就像她在這篇文章中所説的那樣:“2014年我會與大家一起努力,在這關鍵的一年幫民進黨也幫臺灣做出正確的抉擇。”

  表達的核心思想是轉型發展。蔡英文在這篇文章中分析了“公民運動”的發展對民進黨的衝擊,表示應當更多關注公眾議題、改進人才吸納機制、擴大民進黨社會基礎。文中多處提到“改變”、“轉換”、“轉型”等字眼,對民進黨未能與時俱進、更新思維、啟動轉型感到遺憾和憂慮。文章結尾更是明確表示:“今天,執著用過去的思維來面對全新的社會氛圍,是一種偷懶,也是一種自私。我們在今年必須要有徹底的改變,因為回不去社會,就等著被這個社會淘汰。”這既是蔡英文政治企圖心的直接表露,更是未來帶領民進黨實現轉型發展的決心宣示,當然,同時也是對現任黨主席蘇貞昌的直接批評,只不過沒有點名而已。應該説,蔡英文這番表態對於其支援者乃至廣大民進黨員具有相當的感召力和影響力。自2012年民進黨落敗、蘇貞昌從蔡英文手中接任民進黨主席職務以後,儘管執政的國民黨當局政績不佳,馬英九的支援度也一度下滑,但是民進黨作為臺灣地區主要反對黨,其民意支援度卻沒有相應提高,這在島內民調機構所作的多次調查中均有顯現,體現出島內民眾“對國民黨不滿意、對民進黨不放心”的複雜心態。身為民進黨主席的蘇貞昌一味執著于“為反對而反對”的習慣作派,沒有對2012年敗選作深入檢討,沒有對民進黨兩岸政策作實質調整,自己也提不出有見地、有創造性的政策規劃與發展願景,沒有為臺灣的經濟復蘇、民生改善發揮正面作用,民進黨的改革轉型毫無起色。在這次臺北、新北市長選舉的黨內初選階段,遊錫堃、呂秀蓮等民進黨內“大佬”紛紛再度出馬,封堵中世代上升管道,愈發顯出民進黨的暮氣沉沉。但反過來説,這也為蔡英文領導民進黨改革轉型、推動發展提供了有利契機。可以預見,如果蔡英文在今年5月份的民進黨主席選舉中獲勝,民進黨的改革轉型有望取得明顯進展。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