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派系內鬥牽動兩岸路線

2014年01月20日 11:2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蘇貞昌接受採訪時拋出兩岸關係的“海鷗理論”,引來媒體熱議。臺灣《中央日報》發表評論稱:民進黨的可憐之處。明明知道非推動兩岸路線轉型,才有重返執政的可能,卻因“獨派”勢力的僵化,導致任何改變民進黨“臺獨黨綱”的提議都遭到強力阻擋,民進黨的內鬥牽動兩岸路線。

  民進黨的“中國事務委員會”端出“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迄今,各界的批評聲浪此起彼落。然贊同者幾稀矣。蘇貞昌在會議中最後被迫同意民進黨內部舉行辯論,企圖借此來掩飾他的狼狽及窘境。

  整個“報告書”通篇充斥著民進黨于1999年通過的“臺灣前途決議文”影子。民進黨為了向民眾交待務實且與時俱進的兩岸路線,但也不願意放棄其“臺獨”立場,故強以“臺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來掩飾,此“實為臺獨路線”的立場已被謝長廷戳破,而蔡英文也以“然後呢?”來質疑蘇貞昌。不過,謝、蔡兩人也沒有提出任何具體主張,實為遺憾。

  為了平息質疑,蘇貞昌之後拋出“中國加一”的“海鷗理論”,卻無形中更暴露他對兩岸關係變化、甚至是亞太區域情勢轉變的無知,用“坐井觀天”來形容絕不為過。

  好笑的是,對於蘇的辯解,各界除了一頭霧水,謝長廷以“不適當”來回應,表示既然“要交流就要接觸,要對話就要面對面”來諷刺蘇貞昌的逃避。然而蘇貞昌的黨內勁敵、也是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熱門人選的蔡英文卻説“很清楚呀”。謝長廷的回答不讓人意外,但蔡英文的説法卻讓人懷疑。她對“檢討紀要”的報告不滿意,卻對摸不著頭緒的“海鷗理論”稱讚不已。

  要想理解蘇貞昌葫蘆裏賣什麼藥,其實可從民進黨的派系利益來分析,即可清楚明瞭其兩岸路線轉型的脈絡和糾葛。

  蘇貞昌及蔡英文皆有爭取臺灣地區領導人大位的企圖心,因此討好及鞏固黨內“臺獨”基本教義派的支援就成了兩人現階段最重要的顧樁策略。蘇貞昌曾自信滿滿地説,“面對大陸,我們應該積極自信,但面對大陸設定的議程,臺灣不能被動因應;我們要化被動為主動,在大陸的框架之外,我們要主動提出,以臺灣為主體的議程”。以此對照新出爐的“檢討紀要”,請問蘇貞昌,您兩年前的豪氣哪去了?

  此外,蔡英文雖反對蘇版的“檢討紀要”,但為了不激怒“獨派”,她仍延續之前的言論來混淆視聽,也因此她不覺得蘇貞昌的“海鷗理論”有何不妥。蔡英文的想法應該是不要成為民進黨黨內派系的共同箭靶,以免過早自曝其短而失去爭取黨內臺灣地區領導人提名的機會。反正目前是蘇貞昌當家,各界的批判不會到她身上,只要繼續保持曝光度就能享有高支援度。

  民進黨內最有戰鬥力的“新潮流”目前仍按兵不動。雖然與蘇貞昌仍保有戰友關係,但不排除與蔡英文結合打年底的“七合一”選戰,除了借此擴大地方影響力,更能先搶佔民進黨內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的主導地位,因此空虛的“檢討紀要”符合“偏獨”的“新潮流”目前的黨內鬥爭策略,也難怪“新潮流”向來被稱做是“權力取向”的現實派系。

  因此,要了解民進黨兩岸路線轉變的來龍去脈,可從觀察黨內派系的合縱連橫看出端倪。

  這正是民進黨可憐之處。明明知道非推動兩岸路線轉型,才有重返執政的可能,卻因“獨派”勢力的僵化,導致任何改變民進黨“臺獨黨綱”的提議都遭到強力阻擋。謝長廷率先登陸、企圖以“憲法各表”為民進黨打開與中共交流的大門;而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也以“凍結臺獨黨綱”來為民進黨兩岸路線解套。結果呢?兩人都被“獨派”大力圍剿,斥責為臺灣的“叛徒”,也使得任何有志於大位的民進黨人不敢公開跟進。一個政黨的言論竟然被一個派系所操控,難道不是該黨墮入“一言堂”的開始嗎?

  影響所及,就是朝野在兩岸政策的持續對立及兩岸關係的停滯不前,更不用説要如何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了。再者,既然兩岸關係發展對臺灣的安全極為重要,為何蘇貞昌及蔡英文等人願意放縱“獨派”操弄民進黨的兩岸路線討論,如果不是為了個人政治利益,實在找不到其他更好的理由了。

  謝長廷所説讓臺灣民眾滿意兩岸共識,也是支援“中華民國”的共識。這本應是想競逐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政治人物的基本理念,卻成為民進黨政客都不敢碰觸的話題。

  顯而易見,正是因為黨內派系的盤根錯節,使得蘇貞昌及蔡英文目前根本不敢公開宣示支援臺灣的“憲政體制”,大家也不必期待他們將來的兩岸路線會有何大轉變了。

  民眾應覺醒,唯有力挺支援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政治人物出頭,臺灣的未來才有保障,兩岸關係才有永續和平發展的可能。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培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