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蘇貞昌一心“臺獨”自陷文字遊戲陷阱

2014年01月21日 10:0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民進黨為重新回到臺灣地區執政黨地位,蘇蔡等人紛紛提出的兩岸關係的議題,臺灣《旺報》今日發表評論稱:民進黨就是因為看不到兩岸關係的巨變,即使蘇貞昌有心打破僵局,也只能在“海鷗理論”與“中國加一”這些看似“善意”,卻還脫離不了“獨立”的思維。

  評論摘編如下:

  從“憲政共識”在1月9日遭到“中委會”否決掉以後,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最近又加快腳步提出一些偏向“急獨”的論述,以區別他跟謝長廷和蔡英文在大陸論述上不同的想法。首先提出“海鷗理論”,其次是重提“中國加一”,企圖讓民進黨向更深綠靠攏。

  所謂“海鷗理論”是指大陸是人,臺灣是鳥,在海灘上各走各的路,只要人不“抓”鳥,兩者就會相安無事。至於“中國加一”,蘇貞昌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曾經闡述,“中國加一”是對大陸地區提出呼籲,臺灣與大陸的關係應該是加分,但要加要減取決於大陸地區。

  “海鷗論”仍是分離論述

  事實上,海鷗和人在海灘上散步,人不“抓”鳥,並不代表鳥就不會飛走,除非像鴿子已經習慣人的餵養,否則任何鳥類,只要看到人影,通常會習慣性的飛走,這應該是跟民進黨對大陸還患有“恐共症”有關,只要大陸一靠近臺灣,民進黨的“反中症”就會出現。

  另一方面針對“中國加一”的想法,蘇貞昌在接受電臺專訪時用“中國加一”説明兩岸關係,他説,這是對大陸的呼籲,希望大陸地區思考和臺灣交往對大陸地區有正面加分的作用,叫“中國加一”。

  但謝長廷表示,在第二次“大陸事務委員會”中,“中國加一”曾被提出討論, 因當時在現場被當作結論朗誦,在場“大陸事務委員會委員”沒有人懂得它的意思,也未經討論,當場有異議即遭否決。

  從這裡可以看出,蘇貞昌是在整個“華山會議”結束以後,才又開始積極的提出一些兩岸關係的論述,但不管是“海鷗理論”,或是“中國加一”的構想,根本就沒有超脫“一邊一國”的想法,也就是臺灣與大陸是兩個可以“分立”的“政治實體”,例如,“海鷗與人”,“中國加一”,都是“分離的實體”,而不是可以變成單一的實體,所以,蘇貞昌仍沒有脫離要以“臺獨”為目的的最終本質。

  臺灣與大陸交往,到底對誰有加分的作用,馬當局執政5年來,應該已經看得很清楚。

  民進黨不能一直停留在“四小龍”的時代,看到的都只是“臺灣奇跡”,而忘掉現在大陸的總産值已經超過日本,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甚至臺灣的經濟也已經被韓國遠遠的甩在後面,根本就比拼不過,還有什麼跟大陸交往,可以讓大陸加分的作用呢?

  蘇貞昌提出“海鷗理論”與“中國加一”的構想,顯然民進黨高層這些年來,一直把自己封鎖在臺灣內部,看到的都是臺灣對大陸還是有加分的作用,而非臺灣必須靠大陸的讓利,臺灣的經濟才能有活水的現實層面。

  “凍獨”可開啟民共對話

  民進黨就是因為看不到兩岸關係的巨變,以致于連一個跟大陸對話的政治基礎,即使花了“華山會議”那麼長的時間,那麼多的人力,都還找不出一個可以讓雙方都能接受的想法,讓民共關係一直蹉跎。甚至蘇貞昌有心打破僵局,他能提出的想法,也只能在“海鷗理論”與“中國加一”這些看似“善意”,卻還脫離不了“獨立”的思維。

  回過頭來看,大陸最在意的還是民進黨的“臺獨黨綱”,既然民進黨人都説“臺獨黨綱”已經被“臺灣前途決議文”給取代,那麼回頭思考柯建銘所提出的”凍獨”的想法,只要蘇貞昌能夠接受“凍獨”,就可以不必再為民共關係,提出一些可能連他都無法解釋清楚的構想。

  民進黨要跟大陸對話,其實不必太繁瑣,想法簡單一點,就不會讓自己陷入無厘頭的文字陷阱。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培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