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蘇“海鷗理論”是為“臺獨”找新出路

2014年01月20日 10:0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蘇貞昌接受採訪時拋出兩岸關係的“海鷗理論”,引來媒體熱議。香港中評社發表社評説,蘇貞昌的“海鷗理論”著實讓人感到驚詫,兩岸關係怎麼是海灘之鷗?蘇貞昌的比喻是極不恰當,他所謂獨創的“理論”更是荒誕無稽。大陸與臺灣本是兄弟一家人,蘇貞昌卻把大陸比作人,而把臺灣比作“海鷗”,蘇貞昌的比喻蹩腳牽強,“理論”更是無稽之談。

  社評摘編如下: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接受廣播專訪時表示兩岸關係就像“海灘之鷗”。他説:海灘有一隻鳥在走,這麼大的人在走,人不要去抓鳥,鳥就不會飛,它走它的、你走你的,你欣賞它、它欣賞你,兩個都很好,你要去抓它,它就會飛走,“中國要抓住臺灣的心,不要去抓他、不要去礙他,多給一點鼓勵與空間,一點都不礙事”。

  蘇貞昌的“海鷗理論”著實讓人感到驚詫,兩岸關係怎麼是海灘之鷗?蘇貞昌的比喻是極不恰當,他所謂獨創的“理論”更是荒誕無稽。大陸與臺灣本是兄弟一家人,蘇貞昌卻把大陸比作人,而把臺灣比作“海鷗”,蘇貞昌的比喻蹩腳牽強,“理論”更是無稽之談。

  蘇貞昌如此蹩腳的比喻,很不恰當,卻在另外一個層面上真實表現出蘇貞昌和民進黨“逢中必反”、“臺獨”的心結。為什麼這樣説?首先,兩岸關係不可能是人與海鷗的關係,這是一種邏輯性錯誤,他非要説成這種關係,反映出其偏安一隅的“反中”、“臺獨”心結;其次,在當前地球村時代,兩岸關係也不可能是不交流不往來的關係,走封閉隔絕的老路。所以説,蘇貞昌發明的“海鷗理論”,就是原原本本“逢中必反”、“臺獨”心結的客觀真實地再現。可以説,從蘇貞昌這裡,就沒有打算放棄“臺獨”立場。

  之所以説蘇貞昌的“海鷗理論”荒誕無稽,首先,兩岸本一家,同文同種同根,非人與動物的關係,這種刻意貶低臺灣的説法,顯然非常不合適;其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業已成形,不可能不相往來。你走你的,我走我的,相互不交流不聯繫更是不可能的。

  對於蘇貞昌“海鷗理論”,蔡英文16日晚間出席陳水扁創辦的“凱達格蘭學校”結束時接受媒體訪問,針對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所提出的“中國加一”以及“海灘之鷗”説法表示,表示贊同。蔡英文贊同蘇的“理論”,一方面,表現出她堅持“臺獨”立場,另一方面,無非是為了進一步地向深綠靠攏,獲得深綠陣營的支援,她在打自己的“小算盤”。

  而謝長廷則對蘇貞昌的“海鷗理論”表示反對,謝長廷説,如果是説大陸要“抓”臺灣,或是雙方互相不干擾,但是還是需要對話與交流,如果照蘇貞昌這樣説,要怎麼交流,要交流就要接觸,要對話就要面對面,所以這個比喻他覺得不恰當。

  2008年以來,兩岸已簽署19項協議,兩岸人員往來頻繁,交流熱絡,合作廣泛。2013年大陸赴臺團體遊人數達到240萬人次,同比增長12%,赴臺個人遊人次約54萬,較去年增長約2.8倍。2013年兩岸貿易額約為1971.4億美元,同比上升約21.1%。大陸對臺投資額約為3.8億美元,增長約118.4%,臺灣對大陸投資額約為1567.2億美元,增長約22.3%。這些都是兩岸關係交流合作發展結出的碩果,怎麼能相互不往來不合作?

  民進黨“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依舊“獨性”十足,既體現了民進黨的“反中”、“臺獨”意識,又充分説明其自身反省能力差,缺乏與時俱進的革新意識。在當前兩岸交流合作發展的大形勢下,兩岸關係和平交流合作是歷史發展的潮流,不可逆轉。民進黨和蘇貞昌想以駝鳥心態來應對當前的形勢,看來不能適應形勢發展了。民進黨和蘇貞昌既想不“棄獨”,又想表現出有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這種“打擦邊球”的想法和做法,簡直是癡人説夢。

  正如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所言,民進黨頑固堅持“一邊一國”的“臺獨”立場,是其與我們建立正常交流基礎的關鍵癥結所在。關於民進黨所謂檢討紀要和民進黨的有關表述,我想指出的是,穿“臺獨”的老鞋,走不出兩岸關係的新路。事實已經證明,“臺獨”是一條死衚同,無論挂上什麼樣的路牌,死衚同就是死衚同。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培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