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謝長廷言論值得民進黨有識之士深思

2013年04月11日 10:0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謝長廷日前針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提出幾個問題,引起廣泛關注。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文章指出,時代在變,大陸在變,民進黨內已有不少人開始以務實的態度看待大陸。謝長廷看到的不只是民進黨的出路,也是臺灣的出路,謝長廷的言論,值得民進黨有識之士深思。

  社評摘編如下:

  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真正差異何在?我們相信,對大多數的臺灣人,乃至於熟悉臺灣及兩岸的國際人士來説,幾乎不用想就可以指出,兩岸政策是最大的差異。這個差異,至少具有兩大深遠的影響。 

  第一個影響是臺灣內部的凝聚力,也就是藍綠情結。由於民進黨在其成立之前,即已長期鼓吹“臺獨”的主張,形成了一種意識型態,造成了臺灣社會出現裂痕,甚至出現一些情緒性的口號。尤其每逢一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這個裂痕就加深一次,因為雙方又在這個議題上進行一次的深度動員。 

  除了社會層次的裂痕之外,在政治操作上也形了藍綠之間的互不信任,尤其是在“立法院”內,幾乎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藍綠在兩岸政策上對抗的戲碼。由於這種兩岸政策的對抗,當局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尤其是在與對岸協商時,無法團結內部的力量。美國前在臺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日前提到兩岸政治對話時,即表示臺灣還沒有準備好,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在於臺灣內部兩大陣營在兩岸政策上的歧異。 

  第二個深遠的影響,則是造成民進黨自掘陷阱的危機。經過長期的發展,民進黨精英從一開始的鼓吹者後來變成了被挾持者,換言之,被他洗腦的支援者所挾持。甚至於,這個意識型態也變成了民進黨內鬥的工具,例如2006年底期間,沈富雄等11人就曾被深綠人士冠上“十一寇”的稱號。由於其殺傷力,民進黨想更上一層樓的政治人物,很少敢攖其鋒。蔡英文否認“九二共識”、蘇貞昌“中國事務委員會”的難産,都與此有關。 

  然而,時代在變,大陸在變,民進黨內已有不少人開始以務實的態度看待大陸,而原來的禁忌似乎也有可能是機會。謝長廷應該是民進黨天王級人物第一個把禁忌看成機會的人。去年10月謝長廷曾到大陸,重要的是,謝長廷在出發前後即一再表明所謂以“憲法”為基礎的兩岸政策。現在,他又再往前跨一大步。 

  謝長廷日前提出幾個大問題:“如果民進黨兩岸政策不變,憑什麼重返執政?”“美國在2012年是支援民進黨,還是沒有支援?”這些問題,尖銳而現實,可是大部分的民進黨人選擇做駝鳥。

  謝長廷認為,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不能與國民黨差太遠,否則臺灣會分裂”。大哉斯言!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差異,不應該是兩岸政策,而是內政政策。謝長廷看到的不只是民進黨的出路,也是臺灣的出路,謝長廷的言論,值得民進黨有識之士深思。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