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澳媒:謝長廷若處理好兩岸政策 或可重掌黨機器

2013年04月08日 12: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謝長廷會否參選民進黨黨主席一事,近日成為媒體關注焦點。澳門《新華澳報》4月3日刊載署名富權的評論文章,陳述近來一系列造勢行動的意圖,並分析謝長廷參選民進黨主席的可能性與可行性。文章直言:謝若處理好兩岸關係的強大輿論氛圍,或許會讓民進黨人及其支援者口服心服,心甘情願地讓謝長廷再次執掌民進黨的黨機器。

  全文摘編如下:

  臺灣“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郭正亮在赴大陸福建平潭出席兩岸關係研討會前夕,分別發出驚人之語:在歷史洪流推演下,當蘇貞昌選擇“敵對大陸”,而民進黨有必要打破國民黨對兩岸情勢的壟斷時,謝長廷參選下屆民進黨主席,“似乎已成必然趨勢”;蘇貞昌若繼續緊抱“反中”路線,預料明年此刻他的黨主席連任之戰將面臨嚴峻考驗;取而代之的則是持續“向前行”的謝長廷;民進黨能否在兩岸關係上有所突破,黨主席蘇貞昌似無意願,“若當時‘中國事務委員會’由謝長廷出任,現在的局面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不知是吳子嘉、郭正亮是在得知謝長廷計劃參選民進黨主席而作出了預告性的報道,還是吳子嘉、郭正亮的報道啟發或刺激起了謝長廷要參選民進黨主席的興趣?反正這幾天謝長廷確是忙乎起來了。一方面,他不顧自己曾作出“退出政壇”諾言的事實,更不諱忌參選黨主席的問題,昨日在主持“臺灣維新非核家園推廣站”會後受訪,被媒體問及是否要參選民進黨主席時,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但卻説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他現在是自由人,選甚麼都可以,可參選議員,也可以選縣長,他會聽所有人的意見,自己再做決定。謝長廷的這番話,可説是他要再選黨主席的意願已是呼之欲出。因為以謝長廷的“身價”,要選就是選大的,最小也是黨主席,根本不可能是連“立委”也比不上的縣、市議員,跟不上一個小小的里長,這豈不是委屈了曾任民進黨主席及“行政院長”,並曾參選過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謝長廷?

  另一方面,謝長廷很可能是為了參選黨主席而鋪陳造勢,併為強化自己參選黨主席的正當性及合理性以至是必要性,近日陸續推出了一系列有關兩岸關係的談話。

  實際上,在民進黨前任主席蔡英文去年初敗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後的檢討報告中,提出了為了“縮短最後一哩路”而必須調整黨的兩岸政策的論述之後,民進黨內曾掀起一股“大陸熱”,不少具有指標意義的黨員前往大陸參訪,並與相關人員進行對話探討。謝長廷也在蘇貞昌競選黨主席時,建議民進黨成立“大陸事務委員會”,並獲蘇貞昌承諾由他出任該機構的“主委”,希望能籍此建立與對岸進行“民共交流”的平臺之後,于去年10月前赴大陸進行了“破冰之旅”,為民進黨2016年再次實現“政黨輪替”創造必要的政治條件。

  但遺憾的是,蘇貞昌不但是食言了,未有踐諾任命謝長廷出任“中國事務委員會”的“主委”,而是自任為該機構的召集人,並將該機構的決策職能削減為僅是發表意見的“神仙會”,使得黨內各“天王”都拒絕參加,而令該機構“形立實廢”。這就使得謝長廷無法在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中推行自己的一系列論述。既然如此,那就倒不如自己參選黨主席,在當選並就職後,直接推動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了。而且,與其是由“中國事務委員會”(謝長廷建議的稱謂是“大陸事務委員會”)向黨中央提案建議推動,不如乾脆由自己以黨主席的身份向黨中央提案並主導推動,來得更直接。由此角度看,蘇貞昌的排拒謝長廷,倒是將會産生讓謝長廷“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的效果。

  然而,倘若謝長廷果真是以這些論述來作為參選黨主席的政綱,可能會適得其反,徒增其成功當選的難度。實際上,他在去年10月赴大陸參訪返臺後,雖然得到了民進黨外人士的讚賞,也得到黨內部份人士的支援,但卻遭到黨內“獨派”的狙擊批判。這也是蘇貞昌食言不讓他主持“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其中一個原因。以民進黨“獨派”在黨內還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政治生態,以調整黨內兩岸政策為參選政綱的謝長廷,不一定能夠當選。何況,謝長廷還須對“退出政壇”的誓言自圓其説。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