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謝長廷選黨主席?港媒評價“雄心不死”

2013年04月07日 11:0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島內媒體近日忽然聚焦謝長廷參選民進黨主席的動向,各種原因值得探究。香港《大公報》6日發表評論指出,俗話説“無風不起浪”,去年蘇貞昌一度想在兩岸問題方面借重謝長廷,但兩人終因想法南轅北轍而分道揚鑣。隨後謝長廷的行為展示了在兩岸關係上大展拳腳的雄心壯志。蘇貞昌在兩岸問題上毫無作為,等於為謝長廷提供了政治舞臺。

  評論摘編如下:

  島內媒體近日關注民進黨“中常委”謝長廷是否有意角逐明年民進黨主席。民進黨現任黨主席蘇貞昌的任期還有1年2個月,換言之,現離黨主席換屆選舉還有1年多的時間,島內媒體此刻突然聚焦謝長廷的參選動向,俗話説“無風不起浪”,個中原因值得深究。

  臺灣“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吳子嘉上月21日在臺灣媒體撰文,題為《謝長廷參選民進黨主席已成必然趨勢》;30日他接受媒體訪問時再次談到,謝長廷很可能參加明年民進黨主席改選。吳子嘉與“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許信良是老朋友,而許信良又與謝長廷私交甚篤。如此看來,吳子嘉之言是“有所本”。謝長廷借吳子嘉之口透露自己的參選意願,試探外界反應,也是有可能的。因此,與其説媒體“關注”謝長廷,倒不如説是謝長廷“吸引”媒體注意。不過,最值得注意的還是,謝長廷對於參選黨魁一事的態度。他説“自己是自由人,選什麼都可以”。言下之意,即“可以選黨魁”,給外界留下了豐富的想像空間,更挑動了民進黨權力爭鬥的敏感神經。蘇貞昌則是首當其衝,對於謝長廷的挑戰,未來一年勢必全力發起“黨魁保衛戰”。

  謝長廷于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敗北後曾宣佈退出政壇,但2010年高調復出,參選民進黨“中常委”,足顯其“雄心不死”。去年蘇貞昌一度想在兩岸問題方面借重謝長廷,但兩人終因想法南轅北轍而分道揚鑣。隨後謝長廷登陸祭祖、赴京參訪,又派出子弟兵登陸參加兩岸關係研討會,展示了在兩岸關係上大展拳腳的雄心壯志。尤其兩岸關係領域正是蘇貞昌的“死穴”,謝長廷乘虛而入,積累政治資本。

  以目前民進黨的派系格局來看,“謝係”單打獨鬥,難與擁有黨務資源的“蘇係”抗衡,但“謝係”曾與“蔡係”有合作的默契,更重要的是,蔡英文仍有志於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如果“蘇係”繼續把持黨務,無疑是蔡英文進軍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障礙。因此,與“謝係”結盟,正中“蔡係”下懷。兩派人馬合二而一,不無勝算。但“蘇係”力量不容小覷。這一年來蘇貞昌擱置黨內兩岸路線轉型事宜,重申“臺獨”路線,就是為了拉攏深綠陣營,鞏固黨魁寶座。

  派系支援固然是候選人取勝的重要因素,但關鍵還是要拿出務實可行的政見,説服擁有投票權的民進黨黨員。民進黨接連兩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落敗,皆因保守僵化的兩岸路線,只要這些路線不改變,民進黨“萬年在野”並非笑話。去年有民調顯示,民進黨超過6成黨員支援謝長廷登陸訪問,認為有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可見,民進黨內已非“鐵板一塊”。

  蘇貞昌在兩岸問題上毫無作為,等於為謝長廷提供了政治舞臺。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