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謝係的開明與民進黨內的退縮

2013年03月29日 09: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3月22日,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在福建平潭舉辦第11屆兩岸關係研討會。臺灣綠營與會人士有謝係人士。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評論指出,謝係人士在分組討論中説明謝長廷的“憲法各表”主張,引起大陸學者的積極回應。而蘇貞昌和蔡英文均沒派人參加。謝長廷應對兩岸交流活動與蘇、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評論摘編如下:

  3月22日,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在福建平潭舉辦第11屆兩岸關係研討會。臺灣綠營與會人士有謝長廷派系的臺灣維新基金會學術顧問謝敏捷與研究員朱政騏、蔡沐霖,以及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郭正亮、專欄作家吳子嘉與陳淞山等人。其中,謝敏捷在分組討論中説明謝長廷的“憲法各表”主張,引起大陸學者的積極回應。而蘇貞昌和蔡英文均沒派人參加。謝長廷應對兩岸交流活動與蘇、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謝長廷的開明 

  在平潭舉辦的第11屆兩岸關係研討會,參會的是兩岸涉臺方面的專家學者,大家相聚一堂,一起探討兩岸關係發展中遇到的難點和瓶頸問題,交流研究兩岸交流的體會與心得。這對兩岸學術界是很好的交流機會。謝長廷善於抓住機會,派出謝係人馬參加此次研討會。充分體現謝長廷在應對兩岸交流合作發展持樂觀而積極的態度。謝長廷的開明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謝長廷真正意識到兩岸和平發展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去年10月,謝長廷登陸進行“開展之旅”,受到了大陸的歡迎和高規格的接待。謝長廷的大陸之行真正體會和感受到了大陸高速發展而取得的輝煌成就,已是今非昔比。謝長廷的積極登陸,拋開其為了尋求獲得更多的個人政治資本外,可以肯定地説,謝長廷作為民進黨第一代深綠大佬,他敢於頂住來自黨內的各種壓力,特別是遭到“獨派”的強烈反對,到大陸走一走,看一看,親身體驗大陸、感受大陸。這正説明謝長廷雖作為民進黨大佬,但其思想是開明的,而非守舊,並且是積極付諸行動的人。謝的英明與開放在於,他感受到兩岸和平發展的大趨勢,是兩岸歷史發展的大趨勢,是獲得兩岸人民普遍支援和擁護的大趨勢,是任何政治勢力不可阻擋的大潮流。正是謝長廷有著這種開明與清醒,他才去積極適應當前的形勢,並有所為作。這或許是謝長廷派代表出席兩岸關係研討會一個真正的原因。

  二是謝長廷看到了“臺獨”永遠沒有出路。民進黨所標榜的“臺獨”黨綱,過去實現不了,現在更實現不了。李登輝和陳水扁如此狂熱的“臺獨”推動力量,均不可能實現“臺獨”,更何況在當前的大陸綜合實力下,又有何人乎?謝長廷的開明,就是他看到了“臺獨”沒有出路,更沒有任何希望。他去年登陸後,提出了“憲法各表”觀點,雖然不能代表民進黨提出這個觀點,但這一觀點的提出,也正説明瞭謝長廷積極尋求與大陸交流的一個共振點,只有找到了雙方均能認同的點,交流與對話才能進一步開展。所以説,謝長廷以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敢於丟棄“臺獨”這一不可實現的東西,緊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形勢,積極順勢有為,提出一些有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建設性的新觀點、新思想,這就是進步。而不是死抱著毫無希望可言的“臺獨”不撒手,把自己逼上死路。 

  三是謝長廷看到了只有積極與大陸開展交流與對話,民進黨才能有出路。謝長廷的登陸與這次研討會派出謝係人馬參加,説明謝長廷以積極的姿態與大陸開展交流,通過更多的交流與對話來增加了解,化解隔閡,求同存異。新任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出席第11屆兩岸關係研討會回答記者是否赴臺訪問提問時指出,“有情何似無情”。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有這樣的情、這樣的心,什麼名義問題、身份問題、方式問題都好解決。張志軍的回答説明兩岸之間只要抱著真心交流、以誠相待,什麼困難都能夠克服和解決。而謝長廷的開明,就是他看到了大陸因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臺灣政治格局的發展,作為民進黨只有積極與大陸開展交流與對話,特別是他登陸後感受更深、體會更切,民進黨才能在臺灣有出路。這也正是他派出謝係人馬參加兩岸關係研討會的一個重要原因。而近來傳出,謝長廷有意爭取黨主席職務,已展開佈局。這也表明謝長廷作為民進黨的大佬,他想致力於改變民進黨目前僵化的大陸政策現狀,帶領民進黨開創與大陸交流對話的新局面。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