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兩岸路線再“拉鋸”

2013年03月27日 08:17: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原載臺《中國時報》

蘇貞昌(左)和謝長廷在兩岸路線主導權上暗暗較勁

  上週末,民進黨“天王”謝長廷派系的3名學者參加了在福建平潭舉行的兩岸關係研討會,再次提出了與“臺獨”大相徑庭的觀點。島內深綠對謝係人馬這一舉動,自然不以為然,側目而觀。民進黨圍繞兩岸政策主導權的又一輪紛爭開始了。

  謝係登陸  牽動民進黨內競合

  謝係學者在研討會上表示,謝長廷去年訪京所提的“憲法各表”,不再試圖取代“九二共識”,而應取代國民黨附加在“九二共識”之後的“一中各表”。

  “九二共識”的一個中國原則,被國共視為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謝長廷當初提出“憲法各表(即兩岸各依‘憲法’界定相互關係)”,雖已拋離“臺獨”,但想取代“九二共識”顯然是“不可能的”。

  謝係的新提法,讓綠營離“不讓國民黨壟斷兩岸交流”又近了一步。不過,民進黨內還有一種更佔上風的意見,即“臺灣不應被大陸操弄,淪為兩黨競標結構”,換句話説,民進黨不會去和國民黨“比賽”改善兩岸關係。

  兩種針尖對麥芒的看法交鋒之下,民進黨的兩岸路線調整之路左搖右晃。從2008年海峽兩岸重啟制度性協商交流至今,民進黨的調整主要表現在語氣和調門上,他們不再濫用之前常用的挑釁之詞,轉而呼籲兩岸“和而不同”,並表示“希望交流”。但在本質上,民進黨繼續堅持“臺獨”黨綱,拒不承認“九二共識”,民共交流一直“不聞樓梯響”。

  謝長廷去年訪京之後,在綠營受到排擠,不但深綠不滿,連原本持觀望態度的黨主席蘇貞昌也落井下石,把外界認為本該給謝長廷執掌的民進黨兩岸事務部門,收歸了自己囊下。

  2012年“大選”敗北,民進黨檢討認為主要輸在兩岸政策。所以,誰主導兩岸政策話語權,誰就可能成為民進黨的“救星”。這也是蘇貞昌為何不讓謝長廷插手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最大原因。此次謝係登陸發聲,又一次牽動了民進黨權爭的敏感神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