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港媒:綠營高層與基層的兩岸交流落差

2012年12月27日 08:5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對兩岸問題有多年研究的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最近指出,民進黨兩岸政策應由黨籍縣市長主導。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這是一個很具創意的提議,與其眼睜睜地看只會搞意識形態的大佬們坐困愁城,還不如讓地方首長以務實的態度,引領民進黨走出“臺獨”死衚同。未來兩岸交流只會更加緊密,民進黨若不改弦易轍,只會離主流民意越來越遠。

  評論摘編如下:

  對兩岸問題有多年研究的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最近指出,民進黨兩岸政策應由黨籍縣市長主導。這是一個很具創意的提議。根據民進黨的傳統,兩岸路線走向是黨主席的重要職權之一。上月蘇貞昌改變初衷,自兼“中國事務委員會”召集人,就是害怕兩岸議題的主導權落入謝長廷手中。對政治人物而言,權力與生命一樣重要,不能與人分享。因此,由地方首長主導兩岸議題的建議不太可能獲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接納。對此,有20多年黨齡的郭正亮不會不知道,但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其實是暗諷民進黨部分高層人士對兩岸問題不熟悉,對大陸現狀不了解,反倒是基層黨員對兩岸關係的嗅覺比較靈敏。與其眼睜睜地看只會搞意識形態的大佬們坐困愁城,還不如讓地方首長以務實的態度,引領民進黨走出“臺獨”死衚同。   

  “和風拂海峽,家和萬事興”是這4年多來兩岸關係最生動的寫照。兩岸雙方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逐步建立了互信,臺海局勢安定祥和,為兩岸同胞構建了安居樂業的美好環境。正如胡錦濤所説“為兩岸同胞謀福祉,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本歸宿”,換言之,兩岸關係破冰回暖,最大的受益者是兩岸民眾,尤其是臺灣同胞。實現全面三通、陸客赴臺遊、陸資入島建設,為臺灣經濟注入了活水。不論是財團、企業,還是商販、農民,都受惠于兩岸和平紅利。當民進黨高層還在高談闊論“臺灣主權”時,黨籍地方首長已紛紛登陸交流,開拓商機。   

  民進黨執政的幾個縣市多以農業經濟為主,面對大陸這些年頻頻降低臺灣漁農産品登陸的關稅,讓綠營縣市長也不得不正視大陸市場。再多堂而皇之的政治口號也抵不過“拼經濟、求和平、謀發展”的主流民意。當其他縣市、其他農會搶灘大陸市場時,綠營基層不可能無動於衷,而來自基層選民的壓力,也使綠營地方首長和民意代表清醒地認識到,民進黨高層再拿不出務實的兩岸政策,“萬年在野”不是笑話。

  今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再次敗北,再次證明了島內主流民意已意識到“九二共識”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性。但民進黨一些大佬卻依然以冷戰思維看待兩岸關係,從負面角度解讀大陸崛起,用意識形態作為判斷是非的唯一標準,自絕於兩岸交流的大潮之外。然而,歷史並不會因少數鼠目寸光者而停止前進,未來兩岸交流只會更加緊密,民進黨若不改弦易轍,只會離主流民意越來越遠。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