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謝長廷的兩岸主張究竟是什麼?

2012年12月10日 13:1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載社評分析謝長廷的兩岸政策。文章指出,認真檢驗,謝長廷的立場反覆,外界很少人認真探究,謝長廷的主張究竟是什麼?謝長廷為了推銷其理念,在不同場合對不同對象,以不同論述表達,誠然可以理解,但許多大是大非的問題,絕對不能以“創造性模糊”,含混過關,必須明確表達立場。

  社評摘編如下:

  在蘇貞昌決定兼任“中國事務委員會”召集人後,民進黨的“中國熱”已經暫告冷卻,外界幾乎都將責任完全歸咎於蘇貞昌,但認真檢驗,謝長廷本身的立場反覆,也未嘗不是原因之一。 

  謝長廷10月上旬訪問大陸之後,臺灣或大陸媒體都普遍高度肯定,一時之間,謝長廷之行似乎已經颳起狂風,沛然莫之能禦。 

  然而,兩個月不到,隨著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成立,謝長廷拒絕加入,整個局勢大為改觀。民進黨內“基本教義派”和“獨派”“反中仇陸”的心態仍未消除,民進黨中央“逢中必反”的思維繼續存在,民進黨“立院黨團”對任何有利於兩岸互動或是對大陸開放的法案與政策,也照樣杯葛,顯現謝長廷的一小步並沒有推動民進黨的一大步,他的大陸行也並沒有打開民共僵局。 

  對於這樣的發展,外界都把矛頭指向蘇貞昌,認為是他私心自用,不想把兩岸問題變成2014年“七合一”選舉的焦點,也不願讓謝長廷主導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更不敢與民進黨內“獨派”勢力抗衡,所以才急踩煞車。 

  這些分析,基本上都是正確的,蘇貞昌不敢推動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顯示他確實缺乏遠見和魄力,但就民進黨主席的立場而言,儘量減少黨內爭議,避免可能風險,集中全力打贏“七合一”選舉,然後再談兩岸問題,也未嘗不是合理的抉擇。所以把民共僵局未解的責任完全歸咎於蘇貞昌,其實未盡公平。 

  事實上,外界很少人認真探究,謝長廷的主張究竟是什麼?他的主張會不會成為民進黨的主流思想?能不能被大陸接受? 

  幾天之前,謝長廷會見“獨派”大佬姚嘉文,才談到臺灣、中國是“一邊一國”,他之所以提出“憲法各表”就是要跳出“一中陷阱”;言猶在耳,日前他到臺大演講時又指出,民進黨內有人提出“一邊一國”,還向對岸嗆説“不要就算了”,他強調“那雖然也是一個主張,但沒辦法促進民共交流”。試問,哪段話才是謝長廷的真心話?他究竟讚不贊成“一邊一國”?究竟接不接受“一中框架”?

  簡單的説,謝長廷為了推銷其理念,在不同場合對不同對象,以不同論述表達,誠然可以理解,但許多大是大非的問題,絕對不能以“創造性模糊”,含混過關,必須明確表達立場。

  總之,我們認為,謝長廷正視問題,務求突破的努力,固然值得肯定,但其真實的理念若無法明確表達,恐怕一切努力最後都會落空。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