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貞昌抱殘守缺 令民進黨錯失良機

時間:2012-12-03 15:42   來源:台灣網

  蘇貞昌無論是在島內監督馬英九當局,還是尋求和大陸更多溝通方面,更多采取的是選舉心理、保守的策略。這種謹小慎微,不能利用馬英九“執政”滿意度低迷趁勢而起;或會坐失了讓民進黨浴火重生、重新轉型的最佳時機;凸顯了其沒有明確的意識要在最有利的選舉空擋和大陸做更大膽地溝通,進而確立自己的大陸政策。

  針對馬英九多次要求和蘇貞昌見面協商的倡議。蘇貞昌還不如蔡英文有膽魄,處處以見面意義不大為藉口,拖延“朝野協商”。這樣做一方面説明自己內心發憷,對“執政”方略缺少全面、深入、系統的思考,不敢急於在大眾面前曝光;另一方面,會給民眾留下印象,民進黨寧可孜孜于政黨惡鬥,而不能以大局為重,為臺灣擺脫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整合民進黨、完成民進黨轉型方面,當下正是民進黨大膽改革的良機。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升民進黨的體質,為未來的選舉年提升更強的戰力。遺憾的是,蘇貞昌缺少讓自己政黨徹底轉型的使命感和魄力,更多從自身、從短期出發,一味求穩。其狀況就像是諱疾忌醫的病人,不是趁機刮骨療毒,而是用香粉掩蓋自己瘡疤的惡臭。儘管這和其在黨內無法迅速平衡黨內各派勢力有關,但如果真能反思民進黨失去“政權”的原因,具有改革民進黨的使命感,自然可以更加大刀闊斧,不必做得像是一個蹩腳的補鍋匠,用膠水彌合多種裂縫。

  蘇貞昌的大陸政策給人的感覺是,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對“中國事務委員會”的設立,儘管充滿了多種如意的算計,結果至少暫時是灰頭土臉,得不償失。嘗試設立符合現狀和民進黨自身和歷史潮流的兩岸政策方面,蘇貞昌不是聰明地用放開討論,集合共識,而是像個對自己營收缺少信心的守財奴,抱殘守缺地維護自己的基本盤,怕暫時失去對該黨兩岸政策影響最大的深綠“急獨”分子。

  大陸政策方面,蘇貞昌和謝長廷策略的優劣就在於,蘇貞昌的先凝聚黨內共識,其實共識很難凝聚,看似要從根本上推動兩岸,其實會讓兩岸政策,爭吵到選舉年,都不一定有結果,説不定形勢逼迫之下,會促使其倉促而行,而迎合選舉的狀況會很差。看似是很大氣很合理的策略,其實最沒有操作價值,是明顯地,以自己不願承擔各種責任,也不真心希望民進黨有正真有利的大陸政策。謝長廷的大陸政策,則是先接觸,用擱置的方式,來擱置模糊不同的理念,贏得更加從容的時間。

  總之,蘇貞昌就任民進黨黨主席之後,無論在對馬英九“執政”的監督和建議方面,還是在探討建立更加可行的大陸政策方面,顯得步子太慢,格局太小。但這畢竟僅僅是個開始,如果蘇貞昌要改變內外的被動局面,還有很多有利的節點。但需要其放手一搏,思考和行為的角度要超越自身權謀、利益,胸懷民進黨的未來;也更要偶爾跳脫民進黨自身的利益,胸懷整個臺灣的發展和生存。否則,一味抱殘守缺,即便是少做少錯,卻會讓民進黨坐失許多良機。(台灣網網友:畢殿龍)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