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勿將“中歌榜”妖魔化

2012年12月14日 08:4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在兩岸演藝圈久負盛名的“中國歌曲排行榜”經過臺當局的嚴格審查後,只獲准赴臺舉行演唱會,不能舉辦頒獎典禮。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這對兩岸文化交流而言是一種遺憾,拒絕“中歌榜”頒獎典禮赴臺,竟是出於政治考慮,島內相關部門及某些政治勢力的言行並不合時宜。評論直言:藝術不是政治,倘若被“妖魔化”,則使兩岸民間交流寸步難行。

  評論摘編如下:

  在兩岸演藝圈久負盛名的“中國歌曲排行榜”(下文簡稱“中歌榜”)經過臺當局的嚴格審查後,只獲准赴臺舉行演唱會,不能舉辦頒獎典禮。這對於兩岸文化交流而言是一種遺憾。島內民眾無法現場分享心儀偶像得獎的喜悅與歡愉。但更令人憂慮的是,臺灣方面拒絕“中歌榜”頒獎典禮赴臺,竟是出於政治考慮。當下兩岸關係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島內相關部門及某些政治勢力的言行並不合時宜。   

  1993年在北京成立的“中歌榜”是大陸歷史最悠久的華語流行音樂排行榜,20年來成功挖掘出不少如韓紅、羽泉等深受大眾喜愛的優秀歌手和《青藏高原》、《吉祥三寶》等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2004年開始增設港臺獎項。這些年臺灣歌手在“中歌榜”大放異彩,主辦單位計劃今年首次移師臺北,讓臺灣粉絲也能見證兩岸樂壇盛事。殊料,臺聯黨“立委”卻叫囂,“中歌榜”把獎項分為“內地”與“港臺”,有“矮化臺灣”之嫌;民進黨人士亦揚言不允許“一國兩制”的頒獎禮在臺北舉辦。“陸委會”上周也反對“中歌榜”在臺北頒獎。日前島內出入境部門宣佈,主辦單位已修改活動內容為單純的演唱會,所以通過審查。其實,這已與主辦單位的初衷不符,作出修改乃是退而求其次之舉。   

  “中歌榜”頒獎禮是兩岸民間文化交流活動,卻在島內遇到極大的阻力,讓人詫異。上月臺灣金馬獎揭曉,“東道主”臺灣獲得4個獎,風頭不及大陸和香港電影。民進黨“立委”即揚言“臺灣電影得獎太少,金馬獎應停辦”,還質疑“金馬獎是為大陸而辦的”。綠營人士大放厥言,不僅暴露出狹隘和短淺的地方保護主義,更凸現其“臺獨”主張。民進黨部分人士近來頻頻抹黑和誣衊兩岸文化交流活動,並非偶然。這幾年兩岸關係如沐春風,拉近了兩岸民眾的距離,讓死抱“臺獨”黨綱的民進黨坐立不安,於是伺機破壞,無中生有。   

  臺當局的保守舉措亦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有官員認為,在兩岸互信基礎仍不足的情況下,貿然舉辦頒獎典禮會有政治上的意涵問題,還説主辦單位勢必要符合北京的語言和各種規範,改為演唱會反而不會讓主辦單位為難。這名官員無疑給兩岸民間活動扣上了“政治帽子”。若按此邏輯,難道大陸方面的活動以後都無法赴臺舉行了嗎?而拒絕的理由就因為擔心出現“符合北京的語言”?這似乎並不是標榜“多元化”、“自由民主”的臺灣社會應有的態度與作為。藝術不是政治,倘若被“妖魔化”,則使兩岸民間交流寸步難行。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