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文化“軟實力”:促進兩岸統一的基礎

2013年06月13日 08:2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不容忽視的“軟實力”

  中華文化在兩岸承前啟後,臺灣不僅有文化部門支援推廣的各類文藝活動,通宵營業的誠品書店也為臺灣打造了書香味甚濃的文化品牌。與此同時,臺灣文化人也瞄準了大陸的發展趨勢,文化創意活動如雨後春筍般此起彼伏,使其“軟實力”成為了促進兩岸交流的另一座橋梁。

  兩岸越趨密切的關係,除了雙方密切的經濟活動之外,文化交流的“軟實力”更不容忽視,而這“軟實力”就是源於海峽兩岸都蘊藏著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只有通過不斷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和發展,兩岸才能重新創造符合現代的中華文明,成為兩岸統一不可或缺的基礎。

  在兩岸傳播中華文化

  由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與中國華藝廣播公司于孔子故里山東曲阜正式啟動的“臺灣文化人在大陸”大型報道活動,正是在兩岸文化交流不斷深入之時,開展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

  本次活動將在半年時間內,以廣播、電視、網路、出版、雜誌等多媒體平臺,聚焦30位定居大陸或常往來于兩岸的臺灣文化人,追蹤他們在兩岸的生活和工作體驗。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董事長汪澍稱:“希望用廣大臺灣文化人的真實故事和切身感受,生動、具體地詮釋中華文化相容並蓄、與時俱進的優秀品格,體現兩岸人民親如一家的血脈親情,締造兩岸雙贏的美好前景。”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表示,將通過媒體、網路以及兩岸業內人士的口耳相傳方式,找尋在促進兩岸交流和文化傳承有一定影響力,且出類拔萃的臺灣文化界人士,講述他們生動、感人的故事。

  讓文化平臺連接兩岸

  面對臺灣文化産業在海內外的蓬勃發展,世界儒學大會秘書處秘書長、孔子第75代嫡孫孔祥林先生認為,數千年的儒家文化已深入兩岸人民的生活,而兩岸也一直在堅守中華文化的底蘊,相比大陸,臺灣更重視對中華文化的傳承,保存發展得可能更好,大陸在這方面應當向臺灣學習和交流,如“十一五”文化建設所言,引入臺灣包括中華文化傳統經典比例更大的教材。他認為,“臺灣文化人在大陸”活動是個非常好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可以讓更多的大陸人民了解臺灣,了解臺灣文化。文化是和平統一發展的“軟實力”,它能在統一事業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辛旗表示,此活動的最大意義在於使海峽兩岸民眾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迄今仍然在海峽兩岸傳承、發展,兩岸的中華文化根脈沒有斷。他還認為,中國社會的發展,展現了古人所講的“藏曆史而知禮節”,物質豐富之後,精神文化的作用是引領一個社會正常的發展,並使社會走向公平、公正,走向書香社會,走向更文明社會的基本條件。

  在曲阜舉行的“臺灣文化人在大陸”新聞發佈會結束後,辛旗帶領一眾嘉賓及媒體參觀了儒家文化大本營——孔廟(上圖),他期待文化“軟實力”能作為經濟商業活動以外的有利條件,在促進兩岸統一的和平建設中,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夏琳琪)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