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岸文創合作“從心開始”

2013年05月21日 08:3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文創福州——兩岸文化創意産業研討會”17日在榕舉行。數十位兩岸業界人士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兩岸文創産業合作的話題。海峽之聲18日刊文指出,兩岸文化同源同祖,共同使用了數千年的語言,祖祖輩輩留傳下來的故事,都在兩岸同胞心中訴説著海峽間斬不斷的千絲萬縷。而文創離不開文化的土壤,若能“從心開始”,兩岸文創産業合作必將擁有更廣闊的發展舞臺。

  全文內容如下:

  作為2013年第十五屆海交會的專場配套活動,“文創福州——兩岸文化創意産業研討會”17日在榕舉行。數十位兩岸業界人士和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兩岸文創産業合作的話題。曾擔任臺灣行政機構農委會主委辦公室主任、客委會副主任委員的莊錦華女士一句“從心開始”讓人眼前一亮。兩岸文化同源同祖,共同使用了數千年的語言,祖祖輩輩留傳下來的故事,都在兩岸同胞心中訴説著海峽間斬不斷的千絲萬縷。而文創離不開文化的土壤,若能“從心開始”,兩岸文創産業合作必將擁有更廣闊的發展舞臺。

  同源中華,一脈相承即是最好的根基

  在17日的研討會上,臺灣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黃石城先生開篇即強調了中華文化在兩岸文創産業合作中的重要性。他認為,中華文化維繫著兩岸關係的根基,也是海峽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資産。此言誠也!

  早在2010年9月,當時剛剛上任不足一年的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就曾對媒體明確表示,“中華文化是兩岸之間的最大公約數”。前任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也在2011年8月表示,中華文化成了兩岸最大公約數,希望兩岸截長補短,再創中華文化輝煌。

  近年來,關於如何擴大和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探討和呼聲越來越高。因應民眾的期待,臺灣文化部門負責人龍應臺在今年5月8日表示,兩岸文化主管部門正在建立“公權力對公權力的討論及解決平臺”,盼望9月可在臺北舉行“兩岸文化前瞻論壇”。對此,國臺辦積極回應稱,“兩岸文化前瞻論壇”是兩岸文化界民間性的溝通交流、凝聚共識的平臺。希望通過舉辦論壇,為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發揮積極的作用。國臺辦發言人楊毅還表示,希望臺灣方面能夠務實對待、求同存異,以利於論壇的順利舉辦。

  由此不難看出,對於中華文化的認同和欣賞早已深植于兩岸同胞的內心深處,正是由於認同和欣賞,所以才會想要交流。正如前臺灣行政機構“農委會”主委辦公室主任、“客委會”副主任委員莊錦華女士所説,“當你覺得驕傲的時候你才會覺得珍惜”,“地方有地方的故事,每個人有自己祖先的故事,這種故事的傳承,這種相連是斬不斷的。”而這種同源中華的一脈相承,無疑正是兩岸文創産業合作成長最好的根基。

  前景廣闊,仍需紮根民間、“從心開始”

  任何一種産業的發展無不需要“産、官、學、民”的通力合作,産業有渠道,官方有政策,學界有人才,民間更有市場和呼聲。産業界和學界自不必談,從兩岸間不斷舉行的一場場文創合作研討會就能看出他們的迫切;而兩岸官方對於文創産業的交流合作更是大力支援:臺灣于2009年推動“文化創意産業發展方案”,中國大陸于同年推出“文化産業振興規劃”;2010年臺灣當局推出與“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相關的規定條文,大陸則在2011年“十二五計劃”中將文化産業列為“國家戰略性支柱産業”,再加上最近臺當局文化部門對“兩岸文化前瞻論壇9月在臺舉辦”的期盼與國臺辦“希望順利舉行”的積極回應,兩岸對文創産業合作的態度幾乎是不謀而合。這也昭示著兩岸文創合作必然有著良好的發展條件。

  其實,兩岸文創産業合作與發展對“民間”的需求更為突出,因為文化就在民間,就在最草根的地方,而這恰恰是兩岸之間的“最大公約數”。因為兩岸同胞説著同樣的話語,用著同樣的姓氏,中華文化已經把兩岸同胞的心連在了一起,這種聯繫是割不斷、斬不開的。現在兩岸文創交流合作已有官方支援、産學配合,若能以中華文化為根,不斷加深兩岸同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從心開始”,兩岸文創合作必將茁壯成長,乃至枝繁葉茂!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扶海濤]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