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紀念辛亥革命 共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011年10月10日 08:3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辛亥革命一百週年紀念大會昨日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活動併發表重要講話。香港《文匯報》今日刊文指出,“統一中國、振興中華”是孫中山思想的核心內容,也是一直以來兩岸所認同和推崇的辛亥革命精神遺産。今天緬懷辛亥革命歷史,對於探討如何推動兩岸實現和平統一,全面振興中華,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全文摘編如下: 

  一百年前,中山先生率先發出“統一中國、振興中華”的吶喊,而國家統一是民族復興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條件,是包括海峽兩岸在內所有中國人堅信與尊崇的國家與民族理念,成為兩岸同胞夢寐以求的美好願景。經過百年努力,振興中華的理想正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前景也已展現在我們面前。今天紀念辛亥革命,正是提醒國人積極思考、探索兩岸和平統一模式和途徑的重要契機。

  胡錦濤在大會講話中指出,兩岸同胞共同追求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振興中華的宏願,而兩岸和平發展、和平統一,最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錦濤主席講話高屋建瓴,將紀念辛亥革命的意義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使命有機統一起來,值得我們認真思考並加以實踐。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兩岸秉承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思想和精神,大膽開啟“破冰之旅”,使兩岸統一的距離正在逐漸縮短,尤其是兩會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不僅促使臺灣經濟快速復蘇,也為臺灣民眾帶來龐大利益,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日益接近現實。大陸紀念辛亥革命,高度評價孫中山及辛亥革命的歷史貢獻,展現出追求“國家統一、民族振興”的胸襟和抱負。只要臺灣方面也拿出相應的誠意和善意,認真踐諾中山先生思想和精神,相信一定能找到解開兩岸政治關係癥結的鑰匙,最終實現國家統一和民族的偉大復興。 

  香港是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重要發源地,孕育和支援了辛亥革命,與辛亥革命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紀念辛亥革命,更加彰顯香港在辛亥革命和中國近代歷史的特殊地位,在推動國家統一、振興民族大業中的重要角色。長期以來,香港是兩岸經貿轉机站,人員往來和文化交流的平臺,也是兩岸重要的政治接觸場所,在推進兩岸交流,密切兩岸關係上發揮著獨特的積極作用。因此,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不斷豐富“一國兩制”的內涵,有利增強兩岸同胞共建“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的信心。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