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中國時報:賦稅改革不能打遊擊戰玩假的

2008年07月30日 15:29:00  來源:
字號:    

  臺當局“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將於本週四召開。據臺媒報導,會中將提出促産條例落日後的種種降稅方案。當局財政部門官員説,這些方案最慢年底提報“賦改會”確認。

  臺灣《中國時報》社論指出,令人困惑的是,促産條例落日之後究竟還有哪些免稅項目(例如研發創新)保留,“賦改會”都還沒共識,當然也就難以估算會因促産落日而增加多少稅收。既然稅收預估不確定,又要如何估算降稅的幅度呢?就算促産條例落日多出來一筆稅收,又為什麼是用來降遺贈稅與營所稅?為什麼不是用來降證交稅、營業稅?財政部門官員又如何知道這些變動方向“最慢年底”會由“賦改會”通過呢?財政部門在賦改會正式開會做第一次討論前,就事先宣佈賦改會半年後的改革方向與時間表,也難怪民間稅改聯盟要批評:賦改會是玩假的。

  其實,在上週三“行政院長”劉兆玄與工商巨子早餐會時,就已經宣示了若干“賦改會”的“結論”——遺贈稅、營所稅往下調,是當局的方向也是政策,若干調稅案三至六個月就會確定。劉“院長”甚至表示:“賦改會的結論,不會讓你們失望。”

  社論認為,“行政院長”的發言,當然是來自財政部門的幕僚。奇怪的是,“賦改會”的結論如何、會不會令人失望、多久之後會做成結論,財政部門何以事前預知?民間目前對稅改的意見南轅北轍,有人主張降營所稅與遺贈稅,也有人主張不降。在既定的稅收目標下,稅目稅率的改革幾乎像是一個零和賽局——有人高興就有人失望。如果稅改的方向是保證讓工商大老闆高興,那就一定會讓民間稅改聯盟失望。“賦改會”未來開會的結論,“行政院”先行宣佈,沒有經委員會討論、沒有咨議該會咨議委員、沒有詢問該會顧問,這些委員與顧問卻人人噤聲,這像不像是玩假的?

  財政部門不但能預知調降營所稅與遺贈稅的“賦改會”結論,也事前對資本利得稅表示並非規劃議題。開徵資本利得稅如果與適當的免稅額搭配,並同時減降證交稅,那麼對於大多數散戶投資人而言,都絕對是利多,只對於富人大戶有影響。此外,資本利得稅徒然造成富商巨賈方便的避稅管道,也是當前租稅負擔不均的罪魁禍首。但是,在臺積電張忠謀再次主張課徵資本利得稅之後,財政部門卻表示這不在規劃之中,而“行政院長”對此也沒有任何響應。社論對此表示不解,為什麼工商大老的某些要求,“行政院”就熱情響應,而其他要求就冷凍處理?如果一次工商早餐會冷熱之間就搞定了這麼多稅改議題,這像不像是玩假的?

  在上週四“行政院”全體“閣員”上山“集訓”之前,劉“院長”表示他以後要打正規戰,不要再陷在遊擊戰的泥淖之中。社論非常同意這樣的佈局與思考,並指出,就稅制稅政的規劃而言,它是最適合正規作戰的。租稅稅目雖然雜列在不同的法規之中,但彼此之間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宜片面地、切割地宣佈。租稅變動更要有正規軍的全面戰略觀念,而不可沉溺于局部的叢林戰役。如果財政部門與“賦改會”要認真執行、貫徹劉“院長”的正規軍作戰計劃,就該率先拋棄切割式變動稅目稅率的思考,不要急著在一次次記者會或工商大老餐敘時,推出零碎的稅改議題。其實,成立“賦改會”的原始目的之一,就是要暫停各方片斷支節的降稅要求,而做全面的規劃。在“賦改會”成立後,“行政院”或財政部門面對外界需索,就只能説“一切都在整體研議”、“明年夏天會推出整套方案”等説明,而不該如響斯應、東叩西鳴,自亂陣腳。

  “賦改會”的委員會納入了所有的財經“閣員”,卻把許多租稅資歷豐富的歷任“部長”、工商大老、民意代表列為諮詢委員。在委員之外,又加上了三位名稱怪異、功能有限的“最高顧問”。這麼一個四十余人的龐大會議,裏面有“立委”、富商、學者、“部長”、弱勢代表,陣容龐大臃腫。“賦改會”內意見差異尖銳,外則由財政部門不斷事先宣告遊擊戰戰場。民間稅改聯盟和輿論最近一直在批評“賦改會”,認為這個會是玩假的。社論直言,我們不想做這樣悲觀的推論,但是看看“行政院”與財政部門最近的發言,再端詳該會迭床架屋的組織設計,我們真的開始憂慮這個委員會未來的走向。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