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聯合報:豈能讓稅製成為壓榨良民的機器!

2008年07月17日 13:32:00  來源:
字號:    

  臺灣朝野“立委”正合推營業車輛免稅的“法案”,引起廣大民眾的不平。家庭主婦王淑華昨日投書檯灣《聯合報》民意論壇,表達了她的滿腔憤怒:“減稅減不到上班族,賺的每一分錢都要繳稅,政府減免、補貼的慷慨卻全要薪資族概括承受,這公平嗎?”

  在這篇“可恨!他們憑什麼免繳稅”的投書中,王淑華形容自己的怒氣像“火山”一樣,氣到極點。家住新竹的她,在油價和通膨壓力下,儘量走路、騎腳踏車;但當地客運一小時才一班,不自己開車,根本無法接送小孩上下學。她減少開車,照樣繳全額的燃料費;而各種營業車是道路最頻繁的使用者,汽燃費和牌照稅卻可獲全免。她問:為什麼安分守己、不懂上街抗議的老百姓,權益就被漠視?

  臺灣《聯合報》社論指出,這封家庭主婦的投書,其實反映了許多薪資階級心中的痛苦和忿懣。不只營業車免稅將形成“小車貼大車”的不公,當局近來許多施政都偏離軸心,一再忽視普羅大眾的感受:油電價補貼,計程車也在內;兩岸經貿鬆綁,受惠的是大企業和觀光業;當局不論發放近貧津貼或推動退稅,最後的成本終將轉嫁給薪資階級承受。作為社會及經濟最中堅的支撐力量,多數默默的受薪者卻只是施政的邊緣族群,他們負擔了沉重的社會責任,卻享受不到眷顧,這如何教人甘心?

  以朝野“立委”正在推動的營業車輛免稅案為例,若為了減輕一般民眾的交通負擔,在油價危機期間對大眾運輸事業提供稅負減免,倒也不是不能理解的事。但是,朝野“立委”卻爭相胡亂加碼,將和大眾無關的貨運業、遊覽車、乃至車輛租賃業都納入“發展大眾運輸條例”“修法”的受惠對象,使其享受永久免征汽燃費和牌照稅的特惠。這非但是名不正、言不順,根本是挂羊頭、賣狗肉,假借“大眾”的名義來佔“大眾”的便宜罷了!

  朝野“立委”目前正傾力合作,希望趕在休會前推動此案強度關山;社論擔憂,若這項“法案”依既有設計過關,將造成制度及用油、用路行為的嚴重偏差。第一,嚴重違反稅制的公平性:臺灣長年將汽燃費獨立徵收,其實形同變相對用油量較少的自用車主加重油價,已極為不公。如果未來各類營業車種汽燃費和牌照稅均免繳,更將造成“營業者免稅、自用者卻要繳稅”的反常現象;如此一來,稅制不啻成為一部壓榨良民的機器。

  第二,違反使用者付費原則:“使用者付費”是市場經濟運作的一大基本法則,根據此一法則,用路多的人應支付更多的道路使用成本方才合理。但若依“立院”現有的修法版本,未來勢必形成用路最多的車輛不必支付代價,反而是用路較少的自用車要代為負擔全部成本;可以想見,未來恐將出現道路破損而無力維修的窘境。

  三,悖離節能減碳的精神:先前兩度調漲油價皆振振有詞提出“以價制量”的道理,希以高油價警惕使用者節能。現在油價漲勢不休,朝野“立委”卻要幫耗油最大的運輸業者鬆綁免稅;這麼一來,就算不是唱節能政策的反調,也足以將政策的原旨抵銷殆盡了。

  社論説,“行政院”舉步要前行,“立法院”拔腳卻要往後退,左腳和右腳自相乖離,到底要走向哪?更令人質疑的是,不論“政院”或“立院”,推動政策的人心中各有其想像的“造福”對象,但他們的視野裏似未見普羅平民的身影?交通減稅案既要談照顧大眾,至少應先認清誰是大眾?

  社論最後表示,一封家庭主婦的投書,吼出了許多民眾胸中的不平:那些連基本的公平都不顧的朝野“立委”,人民不要再投票給他們!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