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中時:“蕭家班”重出振臺 先穩局勢再求突破

2008年04月10日 13:20:00  來源:
字號:    

   一九九七年帶領臺灣度過亞洲金融風暴的“蕭內閣團隊”,十一年後重新聚首。臺灣《中國時報》特稿文章指出,蕭萬長已當選臺灣“副總統”,昔日他的副手劉兆玄即將“組閣”,過去表現良好的“政務副首長”都傳將入閣,以“蕭家班”為班底的“蕭劉團隊”確定上路。

  在民進黨執政失敗、民心期盼強烈的氛圍下,馬必須在最快時間拿出成績;但經濟衰退,要在大環境不佳的層層限制下,短期間突破,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

  從劉兆玄出線來看,已可以確定兩件事:第一,馬“總統”的第一個“內閣”,基調就是“先求穩定、再求突破”;前朝“財經副手”,專業性高,施政不會有空窗期。第二,蕭萬長的角色比預期中還要放大,幾乎擔任“半個總統加上半個閣揆”,可説是馬蕭共治。
  
  持平而論,以臺灣物價飛漲、經濟不振的情況下,劉兆玄組閣,不能説多讓人耳目一新,但確實是個好牌。畢竟劉兆玄非傳統國民黨政客型人物,還保有學者的堅持,“蕭家班”的財經閣員,專業與操守也備受肯定,“新內閣”上路後,民眾應可有所期待。

  然而,“蕭劉團隊”未來也不是沒有隱憂,首當其衝的就是臺灣“憲政體制”運作的考驗。在臺“憲法”規定與“憲政”慣例上,“副總統”從未有過實質權力,頂多是“總統”授權的儀式性代理;但如今蕭要擔綱“經濟總設計師”,也不諱言閣揆必須要和他默契良好。

  但“憲法”沒有規範“副總統”與“行政院長”的關係,未來勢必透過“府院”黨運作進行。未來蕭萬長如何避免“副總統”指導“行政院”、“太上行政院長”的批評,與權責不分的“憲政”風險,都將是牽動馬當局運作的觀察指標。

  無論如何,新當局的雛形已然浮現,在民心望治甚殷下,“蕭劉團隊”的壓力也會空前地大,他們要證明自己既能穩定,也能有所突破,現在看來,美景可期。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