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振興經濟推動兩岸經貿往來 馬英九任重道遠

2008年04月08日 14:11:00  來源:
字號:    

  臺灣大選落幕,馬英九以高票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選後首次出爐的民調顯示,近八成以上民眾樂見馬英九上臺,超過七成人對國民黨執政及臺灣未來充滿信心。臺灣島內以及國際社會對馬英九執政後的臺灣政治和經濟走勢紛紛進行預測和展望,眾多分析家的評論對兩岸關係以及臺灣經濟發展均持樂觀態度。近日,臺灣的股市、樓市和匯市均出現上升趨勢,反映了臺灣經濟界和廣大民眾對未來臺灣經濟增長的樂觀情緒和熱切期待。

  推動兩岸經貿往來

  香港《大公報》文章指出,馬英九上臺後,除了積極推動兩岸和平,兩岸“三通”,打造“廉潔政府”外,最重要的是必須振興臺灣經濟。臺灣前途的關鍵在於經濟發展,在此次大選的競選期間,馬英九為迎合臺灣人民渴望經濟復蘇和振興的迫切要求,向民眾許下了要振興經濟的承諾,提出“六三三”經濟目標,即執政後年均經濟增長率6%,八年後每人平均GDP三萬美元,以及失業率降至3%以下。這個目標得到了廣大選民的青睞和讚賞。

  無疑,保持良好的兩岸關係對臺灣經濟的發展至為重要,臺灣若要擺脫經濟困境,處理好兩岸關係是關鍵。

  文章認為,馬英九上臺後要振興臺灣經濟,前提條件是他必須真心實意主動和大陸保持良好關係,緊緊依靠大陸,與大陸和平相處,切不可重經濟合作而輕政治合作,要積極進行和平協商和談判,坐下來認認真真協商解決一系列問題,切實改善兩岸關係,才可以爭取到大陸的支援,臺灣經濟才有可能擺脫困境。馬英九已經公開承諾,上臺後,7月份即啟動兩岸直航,迅速推動兩岸三通,放寬大陸赴臺觀光旅遊,簽署兩岸經濟合作協定。這些經濟政策和措施是正確的。回顧香港1997年回歸後,由於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曾一度陷入蕭條之中。但在中央的支援下,啟動了大陸公民香港遊,促進香港經濟逐漸復蘇,同時加強中港經濟合作,實施CEPA等政策,使香港經濟搭乘了中國經濟快車,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香港的經驗值得馬英九參考。

  馬英九執政後,應儘快放寬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限制,借眾多大陸居民赴臺旅游來推動旅遊業、交通運輸業、飲食業、酒店業、零售業等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同時要採取優惠政策,大力吸引大陸企業和居民赴臺投資各種産業和股市樓市,以促進臺灣經濟較快復蘇。同時要推動大陸與臺灣的經濟交流和合作,實現良性互動。良好的兩岸關係,對兩岸經貿正常發展有著正面助益。兩岸經貿發展至今,彼此依賴程度日益密切。貿易上,2007年臺灣對大陸出口額為1010億美元,貿易順差高達775億美元,出口依存度達30%以上,大陸已成為臺灣最主要的出口地區和外匯來源。在投資方面,數以萬計的臺商在大陸投資,臺灣接單、大陸出貨的業務快速增加,大陸成為臺灣企業境外最重要的生産基地。許多上市的大型公司在大陸的出貨比重已超過臺灣,由大陸産生的利潤,已成為企業獲利的主要來源。加強兩岸經貿的往來對於臺灣經濟發展有很大的重要性,馬英九當局應大力推動。

  振興經濟任重道遠

  文章指出,馬英九執政後,必須要迅速把經濟搞上去,切實使長期飽受經濟蕭條之苦的臺灣民眾,真正看到臺灣經濟有大的起色。但是馬英九要提高人們的信心,實現振興臺灣經濟的承諾,並非易事。因為陳水扁留下的是一個爛攤子,馬英九要面對島內外競爭激烈、産品滯銷(特別是農産品)和失業率高居不下等嚴重困難,同時陳水扁離任時,給臺灣留下了13萬億新台幣債務,臺灣經濟問題要徹底解決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且馬英九的“六三三”目標也訂得太高,實現的難度更大。

  同時,文章認為,現今馬英九上臺之日,正是世界經濟迅速放緩之時,週邊因素的負面影響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抵銷馬英九上臺後的種種努力,特別是今年臺灣對美國和大陸的出口將會放緩,對於馬英九當局開局的第一年,並不是好消息。馬英九必須要打破常規,制訂靈活的政策和採取有效措施,促進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盡最大努力加強大陸與臺灣的經濟交流和合作,要及早拓展島內外的市場空間,要積極促進島內産業發展,要有新的經濟增長點以保持發展後勁,使臺灣經濟出現根本性的好轉。

  這次大選雖然有58%的選民將選票投給國民黨,但最新的民意顯示, 61%民眾相信民進黨將會東山再起,仍有重新執政的機會。如果馬英九上臺後在振興臺灣經濟上沒有突破性的進展,必然影響臺灣人民對他的看法,4年後或8年後將不知是誰家之天下。馬英九真的要打好這份工,切勿懈怠。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