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新當局應當吸取前車之鑒 聽取民意謀福于臺

2008年03月25日 13:12:00  來源:-- 台灣網
字號:    

  近日,包括副“總統”呂秀蓮在內的部分核心黨政官員發出謝與扁切割才使得民進黨大敗,以及民進黨政績不差而是輸在包裝等與現實嚴重脫離的論調。

  民進黨此次“立委”、“總統”兩次選舉大敗,關鍵在背離民心,其實是無庸置疑的事實。結果已定,民進黨內部還這樣一鬧這不僅令大多數民進黨員及民進黨支援者感到突兀失望,對島內政黨政治懷抱期待之民眾,亦必感慨再三:執政的民進黨節節敗退至快無立足之處,竟然還在公然叫囂,不知悔改。“立委”與“總統”選舉相繼挫敗豈是偶然?事實上,民進黨若不能深刻檢討爭取民眾的再次支援,必將走入歷史。

  臺灣《工商時報》今日發表社論文章指出,民進黨在元月間的“立委”選舉大敗,席次劇減至二十七,除了臺北縣及中南部少數縣市稍有斬獲外,整個臺灣地區幾乎一片藍天,“總統府”、“行政院”、民進黨部,乃至廣大民眾的驚愕、恐慌,坦白講近幾年來政壇少見。此時的民進黨已經危機重重,但是一點悔改的誠意都沒有。陳水扁此時還在延續自己的選戰風格。欲想用“公投”,抹紅來贏取選票。民進黨內部更是延續一貫的口無遮攔。並且,原則上五二○必須“總辭”的“行政院”,大量安插無法連任的“立委”進入各個部會。如此表現,實則讓人無奈!

  更令大多數選民意外地是,一些民意反應確實不佳的部會官員,竟然得到“府院”的背書,明白表示支援做完任期。這些官員沒有因為“立委”選輸內部檢討而適時離去,反而再次得到“府院”層峰的力挺。從政治是永續事業的角度看,選舉一時輸贏固不足論,但“府院”黨背離民意,埋首意識形態的頑固,恐怕才是民進黨要長久存立、茁壯發展的障礙。

  現在,面對謝長廷將辭去“黨主席”,整個“黨部”短期可能出現群龍無首的混亂局面,好不容易聽到一些青壯派提出要檢討路線、重塑價值的呼聲,同時,一些“黨團幹部”也避談接任黨主席人選的話題,社論認為,至少,多少有一點想要反省、檢討的樣子。不為民進黨,單單是為了臺灣的發展,社論期待民進黨能夠關起門來嚴格反省,把路線,把參與政治初衷,把愛臺灣的行動重新找回來!

  社論説,同樣基於對健全政黨政治的期待,對連續贏得“立委”、“總統”選舉的國民黨也有很多要求。首先要指出,七百六十五萬票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賞識、期望馬英九勝出以帶領臺灣走向另一個新時代,國民黨在很多理性選民心目中甚至還是馬英九的歷史包袱。

  現在馬英九、蕭萬長雖然高票當選,但若不吸取前車之鑒,七百六十五萬張選票所代表的理性選民,照樣會用手中的選票來懲罰當局!

  社論最後強調,希望國民黨記取民進黨墮落的教訓,戒慎恐懼執政;也期待民進黨臥薪嘗膽,反省深思,與執政黨相互監督制衡,讓臺灣構建健全的積極向上的正直的政黨治,讓島內得已和平安康。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