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雖負千斤重擔 強大民意支援讓國民黨滿懷信心

2008年03月26日 08:27:00  來源:
字號:    

  陳水扁説選後他會讓政權和平轉移,“行政院長”張俊雄也保證一定會移交清楚;這些漂亮的話言猶在耳,但“行政院”日前卻決定在“520”前持續凍漲油價、水價和電價。在“行政院”宣佈把這個燙手山芋丟給新當局後,發言人謝志偉居然揚言:“總統”當選人馬英九承諾“國民所得”提高,就去接受這個衝擊,“由他們去漲吧”。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刊載社評説,“副總統”當選人蕭萬長認為,民進黨當局此舉要全民承擔負面影響和效果,是不負責任的作法;而我們忍不住要問:謝志偉的説法居心何在?民主選舉就像一場運動比賽,輸了比賽但不能輸了風度。民進黨敗選後,內部是否能虛心檢討,那是它的家務事;但民眾關切的是,執政團隊是否表現風度,讓政權轉移的過程順利完成。

  事實顯示,國民黨並沒有因為打贏這次選戰而喜形於色;相反地,包括馬蕭在內,大家都有背負千斤重擔的感覺。因為,民進黨執政八年留下的只是“負債”,而非“資産”。例如,根據“財政部”公佈的執政當局舉債數字,過去八年從2.4兆變成4兆元,實際負債更高達13.5兆,算來平均每人身上背的債務就高達17萬元。

  除了這些有形的“負債”,民進黨當局也留下了許多無形的“負債”。

  首先,民進黨執政造成的族群對立和社會撕裂急待解決。許多人認為馬英九的當選,打破了臺灣社會長期存在的族群魔咒,社評同意這樣的看法。馬英九選後曾一再保證,新當局將致力於族群融合的工作;但與此同時,也懷疑民進黨的基本教義派會痛定思痛,在記取教訓後,輕易丟掉這張廉價的選舉牌。

  其次,面對臺灣因民進黨執政而遭到扭曲的民主價值和“憲政主義”,國民黨在政權轉移後,必須讓當局的政治運作,儘快回到正常的軌道。在這方面,社評特別強調國民黨必須建立一套廉能政治,即重新找回人民因過去民進黨貪腐而對當局喪失的信心。國民黨也應守好“府會”關係的分際,不要讓人民受到民進黨“制衡論”的誤導。

  最後,就政策的層面看,民進黨當局的對外政策和大陸政策,不僅使兩岸關係停滯不前,也讓臺灣背上了“麻煩製造者”的惡名。馬蕭當選後,雖然對岸刻意保持低調,但國際社會普遍認為:兩岸關係將獲得改善,對於地區的和平穩定也將産生正面的影響。但遺憾的是,民進黨當局高層,不但無視于選後對臺灣外在環境有利的氣氛,反而抱著“隔山觀虎鬥”的心態,認為兩岸關係的改善,會使臺灣的“友邦”“進退兩難”。

  平心而論,馬蕭上任後,國民黨要處理民進黨當局留下的“爛攤子”,確實有一些“知易行難”之處;但選舉結果顯示,國民黨擁有的最大“資産”,是臺灣人民的支援。社評認為,在強大民意的支援下,國民黨有信心撥亂反正,讓臺灣人民過好日子。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