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聯合:高尚品德與執政能力 馬需兼具缺一不可

2008年03月25日 09:58:00  來源:
字號:    

  此次選舉結果,多方揣測國民黨勝選之原因。很多人認為,馬英九此次當選的最大原因是贏在品格。島民早已看透扁當局的政治煙熏炮彈,而馬所標榜的清廉高尚形象便成為島民青睞的原因。不無道理。“愛與信任”是謝長廷的競選標語,但多數選民可能會認為,馬英九的人格特質反而比較配;同樣,“和解共生”也是謝長廷的競選標語,但多數選民可能會覺得,馬英九的人格特質反而比較像。

  臺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文章説,馬英九的人格特質應是他贏得壓倒性勝利的主因。臺灣經歷了近二十年來烏煙瘴氣的政治沉淪與權謀惡鬥,馬英九的相對比較樸實、清澈的人格特質,如今成為多數人民選擇的政治新品牌與臺灣新價值。社論不敢斷言,此時帶領國民黨贏得大勝的馬英九的人格特質,與坐上“總統”職位後的馬英九的風格表現,會不會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但可確信,多數人民選擇了馬英九作為“總統”,原因之一是希望看到馬英九能夠樹立好的人格形象。張忠謀在選前説,希望選一個能做年輕人模範者當“總統”,也許就是此意。

  社論指出,“總統大選”,最後簡化成了“人格”的選舉;這是對過去二十年政治人格沉淪的控訴與救贖。不過,馬英九的人格特質並非沒有爭議,最突出的一個議題就是:他是一個“好人”,然而是不是一個“能人”? 人民當然希望“總統”是一個“好人”,但執政治理臺灣的“總統”也應是一個“能人”。

  社論指出,在一位理想的“總統”身上,“好人”與“能人”不應成為相互排斥的概念。其實,“總統”能做“好人”,即是一種珍貴的能力。何況,“總統”如果不是好人,充滿著為非作歹的“能力”,那麼縱使他再有能力最後也逃離不了被私欲吞噬的悲慘命運,當然人民生活更加是不得安寧和穩定。

  臺灣人民寄望馬英九能做一個“好人和能人”的合體“總統”。此處所謂“能力”,一方面是指在人格形象上堪為臺灣社會表率的能力,這一點馬英九已有相當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則是執政治理臺灣的政治能力與行政能力,這一點則是馬英九尚待印證的部分。

  社論指出,“好人和能人”合體“總統”,也許應以開發臺灣的力量與臺灣的愛為基本職志。

  社論最後説,馬需兼併高尚品德與執政能力,同時這也是臺灣人民的期待!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