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物價飛漲危及民生 當局不可敷衍了事

2008年03月12日 09:38:00  來源:-- 台灣網
字號:    

     現在全球物價都在上漲,國際油價更是持續上揚,每桶原油早就超過一百美元,讓一些臺灣的小民更是苦不堪言,但當局的唯一對策,就是自去年十一月起凍結油價。據媒體報導,相關部門有意要等到“總統大選”後,一次大幅漲足油電價格,真若是如此,不禁令人懷疑:難道“總統”選後大家就不必過日子了嗎?這個“看守內閣”究竟在幹嘛呢?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社論指出,預告要在“總統”選後一次漲足之説,無異是扔出一顆定時炸彈,明白預告選後臺灣物價將陷入焦頭爛額之境。講再直接一點,這個當局對解決物價問題的唯一對策,就是鑄造“凍漲壓力鍋”,讓物價在壓力鍋裏悶燒。除此之外,毫無作為。

     很多人常批評三十多年前的威權統治,但那個年代對抗物價做法,卻是目前當局所遠遠比不上的。一九七五年初,臺灣受第一次世界能源危機衝擊,物價飛竄,物資短缺,當時的當局持續緊貼民生物價,採取了不少的因應措施。例如“行政院”就召開臨時院會,通過“穩定當前經濟措施方案”。宣佈諸項重大措施,包括:當局用油一律砍掉四分之一、一次大幅提高油電價格、一次大幅提高鐵公路與航空價格、提高存放款利率、提高煙酒價格、大幅調整軍公教人員待遇等等。

     時隔三十四年之後,臺灣再度面臨物價危機,當年當局對抗物價飛漲那些做法,未必適用於今日。然而,當年那種專業精神、勤政作風,與今天凡事只為選舉,硬壓物價的做法,卻有天壤之別。

     當年臺灣能有經濟奇跡,能有年年兩位數字經濟成長率,絕非憑空從天上掉下來的。那個時候的“行政院”,天天把對抗物價、維護民生、增進投資放在心上,時時關心,處處因應。卅四年之後,臺灣再度碰上物價飛漲危機,然而,包括“總統府”與“行政院”,唯一狀似高明的因應措施,就是“暫時凍結油電價格,一切等選後再説。”難道選不出來,人民就不要活了嗎?

     除了這個唯一心法之外,當局相關部會則是小動作不斷,不斷成立一堆莫名其妙的非官方事業。已經知道的如軍火公司鐽震案、圓山飯店案、臺電標沙烏地阿拉伯工程案、公營銀行投資臺灣都市更新公司案等。“財政部”、“經濟部”、“交通部”、“經建會”、“國防部”,全都扯了進去。事發之後,這些“財經首長”則是忙著解釋,忙著撇清,忙著去“立法院”挨罵。在此之外,看不到“行政院”為了對抗物價,打出整體隊形、推出任何系列應變措施。

     這次物價波動,肇因于國際市場原料供應吃緊,當局應著手之處甚多,包括在國際市場爭取低價貨源、適時合理反映油電價格、嚴格取締業者壟斷與哄抬、推出各種節能配套辦法、限制浪費能源行為、針對能源騰貴新局訂出新的産業發展政策。凡此種種,都有利於民生福祉,卻不見當局絲毫動靜。但這些正經事,“看守內閣”全不幹,只忙著建立輸送管道,由各部會出錢,成立“公有民營”企業,企圖營造目前掌權者下臺後的沃土肥田,根本不顧物價壓力,只是一味凍結油電價格,緩一時之急,全然不顧後果。

  物價問題,攸關全臺灣兩千四百萬民眾生計福祉,解決民生問題是當局刻不容緩的職責,現在“內閣”們應該儘快提出和實施好的措施來抑制和緩解此局面,而不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説“等待選後再議”。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