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工商社論:臺灣物價飆漲 民生困境待紓解

2008年03月07日 10:51:00  來源:
字號:    

  臺灣“行政院”主計處昨日公佈了臺灣二月間的物價相關數據,包括消費者物價、進口物價以及核心物價等,都明顯大幅飆漲,而且,短期內下跌的機會與空間都相當有限。儘管這一波物價上揚屬於輸入型通貨膨脹,受到衝擊舉世皆然,但因為臺灣近年來民眾所得沒有增加或甚至縮減,民眾感受到的相對剝削感尤其嚴重,當局應該竭盡全力設法紓解。

  臺灣《工商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説,島內物價飆漲的原因可分兩層次探討。在國際方面,最近一年多來國際物價,包括原油、金屬、農作物等因為供應減少需求增加而持續上揚,幾乎百分之百依賴進口的臺灣自然首當其衝,無法倖免。其次,因為最近一兩個月來氣候異常,島內農漁作物産量劇減,也為物價形勢雪上加霜。當然,從供應的數量而論,前者,也就是國際因素佔了大宗,後者,島內因素僅屬插花性質,但兩者同時發作,島內物價不一飛沖天也難。這樣的分析,其實也可以從主計處的數據得到證實。依據主計處資料,二月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三.八九%,係近三個月新高,核心物價漲幅也連續五個月升逾二%,達到二.六五%,但同時間的進口物價年增率,依美元計算高達一八.九九%,依新台幣計算也有一四.○六%,顯然,國際因素造成這一波國內物價波動殆無疑問。

  另外,國際物價漲勢燎原,除了原先世人聞聲色變的油價暴漲現象外,農作物價格也在欠收、移作生質燃料,以及各國積極採購等因素推動下暴漲,並非臺灣單獨受害,此也可以從主計處各國食物類價格統計數據得到左證,譬如美國四.九%,新加坡五.八%,南韓三.一%,臺灣一月五.三%、二月九.八%。然而,必須指出,上述國家或地區中,除了新加坡情勢可能比臺灣嚴峻外,其他如美國、韓國等農業都很發達,農産品價格暴漲形勢很快可以得到控制;相對之下,臺灣最近幾年來農地大都移作建地使用,少數農田也荒廢休耕,現在雖然農産品價格飆漲具備誘因,但短時期內增加自有農産品供應談何容易。

  社論指出,因為物價長期、持續上揚,經濟情勢又低迷不振,一般民眾就業情況不是很理想,近月間的“痛苦指數”難免直線上升,如實反映民生困境。所謂“痛苦指數”,是指“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相加的總和,數字愈高代表民眾生活愈痛苦。去年,島內痛苦指數高達五.七一,僅次於2004及2005年的六.○五及六.四四。今年元月,失業率為三.八%,消費者物價上漲率為二.九六%,痛苦指數高達六.七六,可能刷新紀錄。現在二月消費者指數漲幅高達三.八九%,假設二月失業率仍然維持在三.八%,二月間的痛苦指數可能更進一步衝上七.六九,再創新高紀錄,也反映民生艱困之嚴重程度。

  面對來勢洶洶的通貨膨脹巨獸及民生困境,其實大多數國家地區都嚴陣以待,譬如韓國即于日前宣佈將調降國內油品營業稅和民生用電費率,並將加強物價查核及考慮調降主要原物料進口稅率。臺灣除了凍結中油油品價格及放任台幣升值外,行政部門也相繼實行了減免進口關稅、緊急修法授權“行政院”彈性調降民生物資營業稅等做法。若論效果,當以放任台幣升值最為明顯,此從二月進口物價漲幅美元計高達一八.九九%,但台幣計僅有一四.○六%,即可窺知。然而,升值有如雙面刃,升值過快或過多,難免影響出口産業,主管當局不能不審慎使用。

  最後文章指出,從石油輸出組織不願聽從美國建議增産降價來看,世界性物價暴漲風潮不知飆升到何時,世人實在無法樂觀。臺灣自産資源貧乏,財經工具也不多,面對嚴峻的輸入型通貨膨脹挑戰,唯有期待朝野共體時艱攜手合作,以期安然度過危機或將傷害減至最低最小。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