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當局強壓物價 緩兵之計恐後患難防

2008年03月11日 13:57:00  來源:
字號:    

  一九九一年,臺股曾漲到一萬三千多點高峰,而1990到1993年間的平均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也高達百分之4.16,當時民眾沒有對通膨情勢感到憂心,反而自豪于“臺灣錢淹腳目”,因為同時期加薪幅度高達百分之十一,幾乎是物價增幅的三倍,民眾沒有把通膨放在眼裏。

 

  近觀這幾年,臺灣經濟越來越不景氣。再次面對經濟危機時,已今非昔比。而近期國際原物料價格續飆,島內物價不斷喊漲,連“中央銀行”都承認面臨輸入性通膨壓力。面對通膨壓力,“財經部會”雖忙著滅火,硬壓著油價、電價、水價不漲;但民眾仍要有心理準備:油價、電價不是不漲,是等選後一次大漲,屆時臺灣小老百姓的生活壓力將更沉重。

 

  臺灣《聯合報》今日有文指出,臺灣上班族近四年中有三年平均實質月薪負成長,也就是扣掉物價後,薪水不增反減,難怪百姓面對通膨壓力的嚴峻感覺非常痛苦。  

  這波物價漲勢來得又急又快,幾乎讓當局措手不及。財金官員都心知肚明,國際原物料持續居高不下,若長期把島內價格強壓著不反映,等哪天油價等還是得上漲時,屆時就如掀開壓力鍋般物價漲勢更控制不了。

  文章分析,觀察目前情況,美國經濟趨弱態勢底定,次貸風暴尚未停歇,大量國際遊資停泊在民生必需用品的大宗物資,及抗跌性相對較高的貴金屬等,使得國際價格短期內下降機率極小。對於大量仰賴進口物資的臺灣民眾,原料端的價格高漲,遲早會遞延到消費端,步步侵蝕全民的荷包。雖然這種情況不是第一次發生,但對於目前經濟不景氣的臺灣現狀來説,這次臺灣小民難受的狀況明顯高於以往。

  為今之計,當局應致力把餅做大,從發展經濟的根本做起,而非本末倒置地壓抑物價,特別是牽連甚廣的水、電、油價,甚至是公共運輸價格;不少人憂心,若當局硬要干預,到頭來只會引發市場反撲。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