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謝若想贏得人民的感動 欲先跳出扁式“臺獨”

2008年01月23日 10:10:00  來源:
字號:    

  自民進黨“立委”選舉挫敗後,全黨上下頓時陷入瀚海欄杆百尺冰,愁雲黲淡萬里凝的情境。民進黨若能徹底反省,重整旗鼓,來日捲土重來未可知;但做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處於危疑分崩困境,在距離大選僅有六十天之際,豈無為何以為戰的苦楚?

  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社論分析,謝長廷動輒呼喚感動人民的力量,如其在敗選之後説:“民進黨要真的謙卑反省,要能夠喚起人民的感動和熱情,這樣就不怕甚麼西瓜效應。”惟“立委”選舉迄今已經十二天,看不到民進黨謙卑反省,根本無從喚起人民的感動和熱情,謝長廷所期待的鐘擺效應也就叫喚不出來。水有源,樹有根,謝長廷面臨艱苦的選戰之所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無非不能和陳水扁切割反受其裹脅。

  觀諸謝長廷嘗言大破而後方能大立,為今之計,徹底砸破和陳水扁的連結,確立自己該走的路線,應是他在逆境中起死回生,再造風起雲湧的唯一選擇;在此情況下,謝長廷如能當機立斷發佈“討扁”,毋乃喚起感動人民的力量最好的依託。

  其實,只要謝長廷下筆為檄,細數陳水扁在位八年來的十大罪狀,包括“臺獨”意識治理臺灣、挑釁兩岸關係、肆行鎖國政策、執政績效闕如、肇致經濟沉淪、加大貧富差距、縱容貪腐成風、致使道德淪喪、製造藍綠對立、鼓動族群仇恨等等,揭示陳水扁長從此田無溝,水無流,進而提出自己的治理臺灣的主張,邁開腳步走自己的路,便已足矣!

  民進黨“立委”選舉慘敗之後,陳水扁閃電請辭黨主席,張揆又宣佈二十八日“內閣”總辭,在急風驟雨般的歷史轉折時刻,機會之窗何止一次為謝長廷開啟?然而,陳水扁提出只有臺灣“主體”而無中間路線之説,謝長廷對其所提的“臺灣維新”與幸福經濟非但未做進一步論述,反而馬不蹄的拜訪深綠“獨派”人士,意味謝長廷仍難超脫扁意是從而自陷於“臺獨”意識的桎梏;何況,謝長廷諸多選舉語言幾乎就是陳水扁語錄的複製,這無非就使得大家質疑,扁謝終究是一路人,能有多愛臺灣呢?

  社論最後總結説,“護臺灣,救民主、兩黨共治,臺灣進步”的口號一提出,更使人識破民進黨選戰的主因。謝長廷競選主軸試圖以兩黨共治為糖衣,墊高“護臺灣,救民主”的力度,在讕言救民主的假面下,充滿著以“臺獨”為張本的臺灣“主體”意識,亦即以陳水扁之路線為其路線,其大選戰線必也將以“臺獨”為坐標。如是以觀,欲求謝長廷發佈“討扁檄文”蓋已不可得,而陳水扁時代即將走入歷史,所謂一枯俱枯恐會成為謝長廷的宿命。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