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轉型勢在必行 青壯派與舊勢力勝負難斷

2008年01月22日 14:09:00  來源:
字號:    

  儘管謝長廷才擺出新的競選團隊,對民進黨不少人而言,二○○八的“總統”大選卻已經打完。畢竟,當陳水扁將“公務機要費”案,從個人危機變成“國家”危機,操作出統、“獨”兩派“非我族類”的戰爭後,一月十二日的“立委”選舉,選民已經以超直接、讓國民黨佔有“國會”四分之三席次的方式,對扁政治路線做出最嚴厲的制裁。

  敗選鋪陳青壯派求生意志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分析文章指出,選民給的答案確實讓民進黨驚慌失措,另一方面,民進黨新任副秘書長段宜康在北市參選“立委”的慘敗,卻也有弦外之音。選前,藍綠之戰聚焦于段宜康與林鬱方身上,段明明發現陳水扁每幫他輔選一次,他的民調就掉一次,最後還是不斷讓扁輔選,就是希望借此帶動民進黨的大氣勢,在某些人眼裏,段宜康等於是“犧牲小我”。

  一月十八日,臺北縣長昌總部邀請落選“立委”與地方幹部座談,類似活動往年出席率大概只有五成,那天卻來了九成,出乎意料的出席狀況,還讓負責幹部得四處找椅子,足見民進黨內的危機感。

  雖然,段的“犧牲”埋下全黨氣勢的火種、類似北縣基層的危機心態在黨內發酵,卻未必能反應在謝長廷選後“黃金七日”的奔走效果。一月二十七日,長昌配預計要在高雄市進行一場募款餐會,但至今十幾個黨籍市議員“動都沒動”,每名市議員規劃的“責任額”五十萬、十五名市議員預計衝上七百五十萬,目前卻連個譜都沒有,負責輔選的幹部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民進黨內部有“求生意志”,卻未必等同“搶救謝長廷”,那股看不見的氛圍,究竟在鋪陳什麼?

  選後第一戰:搶奪黨機器

  一個民進黨青壯派講得很白,“任何政權失去後,都勢必進行清算。”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指出:“因為還有一個‘總統’大選的‘安全閥’,所以一月十二至三月二十二之間safe(安全)”,但他也沒把握,這樣的“safe”是否會延續到“總統”大選後。

  文章認為,事實上,民進黨青壯派確實有另一番盤算,在不被看好的“總統”大選過後,準備進行“黨機器”的爭奪戰。

  明年五月,民進黨將進行地方主委的改選,地方主委改選影響中執會、中評會成員,也牽扯中常會的結構變動。加上“國會”輸得慘慘慘,不少敗選“立委”需要舞臺;且即便地方還有幾席縣市長,但明年得重新佈局二○○九年的縣市長選舉,掌握提名權的黨機器自是兵家必爭之地;即便在縣市長選舉坐擁地方,民進黨若失去政權,黨中央也只剩下黨機器的舞臺。以明年五月黨結構改組的時程表來看,因“總統”選舉暫時壓住的民進黨內鬥,恐怕再也按捺不住。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