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馬謝拼“大選” 目光瞄準青年選票

2008年01月22日 10:09:00  來源:
字號:    

  今春即將來臨的“總統大選”,藍綠兩大陣營相繼提出競選牛肉,而觀察這一陣子媒體報導發現,無論是馬英九還是謝長廷陣營,似乎紛紛將爭取選票的目標轉向年輕族群。

     據臺灣《中國時報》有關文章分析,就策略而言,將目標鎖定青年選票再合理不過。首次取得投票權的二十歲到二十九歲這個年齡層高達370萬人,佔合格選民20%。前兩屆“總統”選舉勝負差距最多不過幾十萬票,這370萬張選票流向絕對扮演著決定性的關鍵角色。二來,日前“立委”選舉不到59%低投票率,對照歷屆“總統大選”投票率,兩者間高達20%的投票率差距,許多分析都指出年輕族群此次在投票中缺席比例似乎特別高。

     年輕選票如此關鍵,但不解的是,過去幾個月來馬謝雙方所提出青年政策與談話,卻往往凸顯兩人連對年輕族群處境都缺乏誠懇的認識。撇開充滿將青年弱智化與工具化的手機吊飾發行或青年軍編制。即便將兩個陣營青年政策主張攤開,不是貧乏、了無新意,就是充滿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殘補性質,聊備一格的成分實在濃厚。讓人不禁懷疑,若連最基本地誠懇體會青年處境都做不到,豈不將青年選票看得太過廉價?

     其實,真有心理解並體會臺灣青年的處境,其實一點都不難,只要看看我們身邊多數二十歲到二十九歲的年輕人一路走來所面臨的求學、就業、婚育三階段困境。從求學階段開始,自國民黨“執政”時期起,十多年來伴隨著高等教育擴張,大量出現一所所高度依賴學雜費收入經營的私立大專院校,不斷調漲的學費讓許多學生還未進入社會就已負債數十萬元,但這些花了數十萬元才拿到的文憑在就業市場上卻是殘酷地嚴重貶值。

     文章説,當這些年輕人紛紛畢業後開始進入就業市場後隨即發現,職場上不但起薪不如十年前,不是充斥著非典型勞動如外包、派遣、部分工時工作等不穩定的工作機會,就是必須忍受長時間的無酬加班,就業市場結構的惡化繼續壓得年輕人喘不過氣來。

     處於勞動所得下降、工作時間過長與就業不穩定的狀態,又必須獨自面對到企業長期抗拒母性保護觀念與缺乏收費合理的公共托育機構,進一步影響到下一階段結婚與生育的選擇,結婚年齡逐漸推遲與生育率年年創新低的數字説明瞭一切。

     這些年輕人所面對的困境每天都在上演,但很遺憾至今並未看到任一個陣營願意誠懇而認真的思考,並提出宏觀長遠的政策方向。嚴肅呼籲馬謝兩大陣營,若真心希望贏得爭青年選民青睞,在僅剩的兩個月時間,最起碼讓青年看清楚,未來的“總統”展現願意改變臺灣青年求學、就業、婚育三大困境的積極態度吧!

     (陳柏謙,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行委員)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