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停止抨擊歪理 尊重臺灣人民選擇

2008年01月22日 11:05:00  來源:
字號:    

  近日,謝長廷在媒體和公眾場合公然喊話,除了抨擊現行選制的不合理外,更借恢復臺灣人尊嚴的説詞來大玩族群牌;甚至以制衡的歪理暗示:“總統大選”不能把票投給國民黨的參選人,避免回到過去“一黨獨大”的威權時代。可笑的是,一些所謂的政治學者和電視上的名嘴,也不甘寂莫、高聲附和,使臺灣的民主發展,頓時出現時空錯置的感覺。民進黨選敗後仍不知悔改,居然又上演這般鬧劇。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版今日社評表示,首先從這次“國會”選舉談起。姑且不論目前的選區劃分和投票方式,是否合理、是否還有檢討的空間;但“國會”減半是當初民進黨大老提出的訴求,最後的決議也是經過陳水扁的堅持和朝野政黨的協商背書。所謂願賭服輸、惡法亦法,沒有未經實驗就妄加斷論的道理。其實,國民黨方面早就料到對手選後會使出這個“奧步”。因此,除了認為選後少數應服從多數外,更強調多數應尊重少數。民主政治就是以數人頭來代替打破人頭,多數統治不等於多數暴力。這次選舉結果是臺灣人民作出的選擇,是臺灣人民給貪腐政權的一個教訓。執政者應記取其中的教訓,而不是借選制問題大作文章。

  其次,擔心國民黨在“立委”勝選後再嬴得“總統大選”,會使臺灣回到過去“一黨獨大”的威權現象,也是一種杞人憂天的想法。“一黨獨大”不等於“一黨專政”,“一黨獨大”的局面是因人民的負托而形成,結果就有實行民主政治的可能,重點是執政黨實行的是仁政,而非暴政。以國民黨過去的長期執政為例,也曾因經濟成長而帶給臺灣人民豐沛的物資生活條件,並且維持一段相當長時期的社會穩定。可惜的是,政治民主化的腳步趕不上高速的經濟發展,無法滿足人民與時俱進的期待;而權力帶來的腐化,使國民黨在李登輝執政後,終究無法通過民主選舉的檢驗,從而付出第一次政黨輪替的代價。“一黨獨大”並不可怕,人民擔心的只是臺灣的經濟發展,關鍵不在誰,怎麼樣。要看的只是過程和結果。謝長廷借此理由來欲搶選票,恐怕也太小看臺灣人民的智商了。

  民進黨接受了臺灣民主化的成果,卻因擁有絕對的權力而産生絕對的腐化。在民進黨八年執政下,“民粹政治”取代了“民主政治”,臺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都隨著民主倒退而向下沉淪。相反地,國民黨在失去政權後痛定思痛,決心以大刀闊斧的改革,來重新取得臺灣人民的支援和認同。這次“立委”選後,國民黨高層的表現就予人一心耳目的印象。國民黨沒有因對手的慘敗而見獵心喜,反而感受到本身責任的重大。所謂任重道遠,經過民進黨長達八年的亂政後,要想積極撥亂反正,確實需要一段漫長的路要走。但只要嬴得“總統大選”,在“國會”多數配合之下,國民黨有信心完成眼前艱巨的任務,讓臺灣雨過天晴,恢復藍天。

  社論最後説,對臺灣人民而言,臺灣政治版圖上長期出現朝小野大,確是一段痛苦的經驗。欲確保政局的穩定,使臺灣儘快恢復常態,就必須改變這種現象。因此,面對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相信臺灣人民的智慧,也尊重臺灣人民的選擇。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