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馬休養生息謝絕地反撲 選後島內暗流愈發洶湧

2008年01月21日 13:16: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這些年來,臺灣的天象有些怪,每到冬季,寒流總是沒完沒了。那首《冬季到臺北來看雨》所營造出的別樣之美差不多已經被人從記憶中忘懷了。《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天刊文説,今年的冬天情況似有不同,雖然天氣依然冷颼颼,但因為在剛剛落幕的一場“立委”選舉中“民意力量”的突然迸發,讓人在陰霾中發現了許多徵兆——

  馬強調穩局面休養民眾

  文章認為,首先是國民黨方面在一場大勝後的表現。馬英九強調要讓民意機構控制權變成“維持社會安定力量”,絕不主動提出重大爭議案,讓民眾休養生息,遠離政黨口水戰。 國民黨“立院”黨團表示,“百姓的全心付托,我們一定全力以赴”,將全力推動包括“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促進産業升級條例修正草案”、“勞動基準法修正草案”和“勞工保險條例修正草案”等在內的重大民生、經濟“優先法案”,帶給人民希望。而黨內財經智庫則著手調查當局“負債”的實際狀況,為下一步嚴格控制行政預算提前備課。

  還有他們近來一直在打的“兩岸經貿牌”——開放陸資投資島內股市以及人民幣兌換、加強兩岸經貿交流、洽談週末固定包機、漸進式開放大陸游客赴臺人數……也因為這場大勝,不再讓人覺得那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民心願望。

  謝企圖玩悲情絕地反撲

  其次是“立委”選舉的慘敗總算讓民進黨真正體味了一回被選民拋棄、“哀鴻遍野”的滋味,多少知道了一點“入聯公投”、“去蔣”這些扁式風格的“服飾”並不足以為他們擋寒,需要另外找一些蔽體之物讓自己度過這個冬季的事理。“不會再讓人民看到民進黨令人厭惡的做法”,這句話能從他們嘴裏説出來“誠屬不易”。

  也許謝長廷的“敗選可以找出一千種理由”、“砍斷後路、背水一戰”之類的説辭只是表達他對扁之不滿、顯現他與扁之不同;所謂的要“承擔、反省”、“民進黨必須沉痛檢討人民給的教訓”以及“不鼓動‘民粹’、不挑起族群對立,要打一場塑造臺灣政治文化的優質選舉”的表態也只不過是些哪兒説哪兒了的選舉口號。你也可以認為他的那番“若當選將消極行使‘總統’職權,扮演‘平衡’、‘守護臺灣’角色”的説辭分明還是那種“以悲情換選票”哀兵策略的老套路。

  但是,文章指出,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上周展開的“搶救民進黨黃金7天大作戰”行動中,謝長廷明顯已經擺出了一副重念“和解共生”經,帶領民進黨“離開陳水扁路線”、“走自己的路”的架勢:指示“國安”單位著手“審慎研議”包括“開放大陸資金赴臺投資”、“鬆綁島內企業投資大陸40%上限”在內的兩岸經貿開放案;點名要求“行政院長”張俊雄“回應人民期待”,對積欠健保費的特困戶者進行“大赦”;主動提出和國民黨協商“組閣”構想,推薦一個讓國民黨可以接受的企業CEO來經營“行政院”;甚至還借“臺獨大佬”、曾經花費數千萬元在島內外大打“臺獨”廣告的辜寬敏放出了兩岸“是兄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樣的驚人之語,讓人以為是愚人節到了。

  “新國寶”趕下臺兔死狗烹

  除了謝長廷,上周綠營內的其他一些“變臉”動作也頗具看點。“行政院”聲稱要“謙卑面對、反省檢討”,今後再推“一週一利多”時,所有引起社會重大爭議的議題,即使原本“行政院”認為“理直氣壯”,也都會被暫時擱置。同時宣佈要在5年內投入75億元(新台幣,下同)推廣油氣雙燃料車;再拿出48億元實施旨在提升島內居民生活品質的“盤石行動計劃”。

  呂秀蓮帶頭髮起了一場“選後清算”運動,炮口直接指向“挑起意識形態糾紛、重傷民進黨”的那場拆“大中至正”匾額行動,要求對幾位爭議性大的“閣員”進行“局部調整”。逼得自稱“閣員都換掉也輪不到我”的“教育部長”杜正勝、專門替扁製造冒煙新聞的“新聞局長”謝志偉和那個“出口成臟”的“教育部”主秘在“兔死狗烹”的感悟之下,終於遞出了辭呈。

  與此同時,扁當局操作已久的“廢考國文”提案也沒能扛住多數“考試委員”的反對和社會輿論的抨擊,在上周舉行的“考試院”院會上被否決了。

  上周島內政壇呈現的這種綠藍爭打民生牌、兩岸經貿牌的態勢,加上諸如“廢考國文”這些把戲的尷尬收場、醉心於“去中國化”的政客被逼出局這些事實,讓島內的許多人對於“臺海回暖”平添了幾許樂觀的情緒。

  隔洋炮放狠話陰霾未散

  臺電公會表示對於“解除赴大陸投資上限40%”有相當高的期待,更呼籲當局儘速開放兩岸“三通”,給臺灣經濟一個重新起飛的希望。旅遊業者認為大陸游客赴臺已是“如箭在弦”,所以個個躊躇滿志,競相自行組團登陸搶市場。民航業者則開始為兩岸增加航點、直飛週末包機預做準備。而在島內股市,觀光股也出現了近年來少見的“滿堂彩”。

  文章表示,人們心中的這種“暖意”到底能持續多久還是一個未知數。選後“外出散心”的扁幾番“隔洋放炮”,一口咬定民進黨的基本盤十分牢固、民進黨在“立委”選舉中的得票率“是執政以來最高的一次”,敗選源於選制、在於民進黨不夠團結,他和謝長廷“沒有路線之爭”,謝遲早會回到“臺灣主體路線”、“入聯公投”的軌道。這無疑是在提醒人們:陳水扁這次的“權力下放”並非“自廢武功”,謝長廷想“換裝”成不成兩説、真假待辨,民進黨“洗心革面”説説容易做起來難。

  臺島能否真正驅散陰霾?這是個問題。(謝克)

  (原題:民之所期 何以為依?)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