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點擊排名

26歲醫生發文"還活著真好" 2個月後通宵加班猝死

2017年06月30日 09:25:32  來源:遼沈晚報
字號:    

  前天晚上,浙江某醫院,26歲的規培醫生陳德靈猝死。之前他經常加班、通宵,猝死前曾連續通宵夜班。當晚,又一個夜班交接班沒人,同事這才發現,他已經猝死在宿舍。

  據網友提供的陳醫生的朋友圈截圖,其中顯示:“黑+白+黑,下班啦,還活著真好。”時間為2017年4月19日。

  然而時隔兩月,他卻沒能像其他任何一個普通人那樣繼續活著!

  知情人士表示,陳醫生經常通宵加班,猝死前剛值完一個夜班連白班。

  今年5月,陳醫生的朋友圈,發自淩晨2點23分:從27號8點到28號2點,根本停不下來,鬼知道我經歷了什麼,心態要爆炸了,什麼??還有一台!!!就連沙發都不給睡。

  再翻看他之前的朋友圈,總是在勞累的上班、值班之中,“一宿沒睡”更是家常便飯!

  陳醫生的同事介紹,陳醫生是浙江金華某醫院的規培醫生,是一個很誠實的小夥,老實巴交,幹活不偷懶。

  太年輕了,非常痛心!

  網友評論

  @阿罒3罒邦:你倒是偷點懶啊

  @物理老師煩發瘋:從朋友圈説話的風格和配圖來看,是一個開朗積極陽光的男生。如此認真負責,又如此努力,實在可惜了……

  @perfect俏:醫院都是無條件加班,有病人隨叫隨到。實在是累,關鍵工資還低, 學了這一行都是沒辦法在硬撐,醫患關係那麼差,病人還不理解,現在沒多少學醫了,身邊學醫的有條件的基本都改行了

  @Raycorleone_:麻醉在讀研究生,早上七點半進手術室,出來經常半夜十一二點了,中午吃飯休息只有半個小時,天沒亮進去,天黑出來回宿舍倒頭就睡,跟蹲大牢沒區別。病人的生命握在手裏,心理壓力山大,真的身心俱疲。現在轉到內科,至少能比較按時上下班,簡直天堂。再過幾個月又該滾回麻醉了,哎

  @團團愛耍寶:一路走好,一群愚蠢的人就知道BB什麼收紅包,什麼道德,什麼服務態度,一桿子打翻一船人,尊重是相互的,隱忍不代表縱容,鬼知道他們多辛苦,經常熬夜加班,下輩子不要再幹醫療了,待遇差不説,連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

  據悉,陳醫生已經是2017年第五位猝死的年輕醫生。

  6月10日,上虞市人民醫院骨科羅斌主任值完夜班後猝死;

  4月16日,南寧市中醫院一名不到30歲的年輕醫生猝死;

  2月10日,河北省某縣醫院年一名僅39歲的醫生“連續24小時上班”發生猝死;

  1月9日,石河子市人民醫院一名麻醉科醫生,在值班過程中猝死。

  ……

  超負荷工作、身體不堪重負的不止醫生群體:去年12月,年僅28歲、在深圳一家連鎖酒店任銷售經理的李同平離開了這個世界。三天前,他剛剛拿到了自己的第一輛車。幾位與李同平相識的朋友認為,他的猝死可能跟之前工作過度勞累有關。

  (李同平生前的朋友圈)

  除了銷售,IT也是加班高發職業。

  2016年12月,蘇州一位24歲的工程師猝死,他平時不抽煙不喝酒,但加班是常態。

  2016年10月,44歲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張銳因突發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

  2016年6月,前阿里巴巴數據技術及産品部總監在打羽毛球時猝死,年僅34歲。

  2015年12月,騰訊技術研發中心語音引擎組副組長陪妻子散步時突然暈倒去世,媒體採訪的知情者稱,是因長期加班過勞導致。五天后他的孩子出生,七斤六兩。

  2015年3月,深圳36歲IT男張斌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馬桶上面,當日淩晨1點還發出了最後一封工作郵件。

  此外,學生也是一個普遍疲勞的群體。在孩子仍在長身體的階段,曾有調查數據顯示,六成瀋陽初中生睡不足8小時。

  2015年11月,河南南陽一名15歲學生猝死課堂,其父親給兒子寫的信,字字帶淚。

  能夠進入新聞的猝死,不過是眾多猝死事例中的冰山一角。在每一個快節奏的城市中,加班、過勞的例子都並不鮮見。曾有網友列出了容易猝死的十大高危職業:廣告設計師、醫生、網店店主、IT工程師、媒體人、警察、三班倒的工廠工人、學生、部分演員及運動員。

  一直以來,圍繞“過勞猝死算不算工傷”的話題都沒停止過討論,但目前它在醫學上沒有準確定義,程式上很難做出界定,因此也無法成為法律定義,維權難度較大。

  如何預防?

  醫院教授對媒體揭秘猝死的五大原因及預防辦法。

  教授表示,很多猝死屬於過勞死或者運動死,本質都是透支了身體機能的極限,多見於心肌梗死和不穩定性心絞痛、急性腦血管意外、主動脈夾層、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以及肺梗死。高危行業從業者日常生活中應少熬夜多運動、定期體檢血脂血壓。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