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金融

結構熊難離場:上證50秀新高不停歇 創業板擠泡沫還要多久

2017年05月26日 08:36:58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字號:    

  中國證券報

  昨日上證50大漲近3%,刷新2015年12月24日以來新高,權重股表現強勢,主要指數受到帶動而紛紛反彈,滬綜指重返3100點之上。但創業板指數則延續低迷,反彈力度有限。其實二季度以來,熊市結構化特徵更為顯著,表現為權重股攪局,開啟新高路,而其他品種陷入低迷,小盤股更是遭遇集體殺跌。分析人士指出,當前市場的重心在於弱經濟週期下,內生性成長股票業績增速什麼時候企穩,如果企穩,則中小板和創業板的相對收益也會提升,結構性“熊市”變局也將出現。

  上證50:新高秀不停歇

  5月份A股延續調整模式,月初大盤連續下挫,5月11日一度下探3016.53點,此後在年線位震蕩企穩。但在大盤築底、個股調整的背後卻是權重股的“小牛奔騰”,上證50指數5月5日刷新2297.45點的階段新低後,此後以一波“小碎陽”完成築底後震蕩攀升,站上半年線,隨後更是開啟了逆市上攻之路,昨日放量大漲2.74%,收于2476.91點,收出六連陽並刷新2015年12月24日以來新高。

  昨日正常交易的47隻成分股中,有43隻股票實現上漲,其中浦發銀行漲停,國金證券和中國平安漲幅超5%,另有招商銀行、北京銀行等14隻股票漲幅超3%。從上證50的成分股構造來看,金融股佔到了半數以上,也是A股中典型的權重股。昨日銀行股和券商股強勢爆發,為上證50指數走強貢獻了重要力量。機構人士指出,金融股此時崛起有其基本面支撐,亦彰顯其弱市防禦特徵。

  從銀行板塊看,一季度上市銀行營收同比降低1.8%,撥備前利潤同比增長5.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6%,較2016年增速有所提升。從2016年一季度開始,撥備前利潤增速與凈利潤增速剪刀差在逐步縮小,彰顯撥備反哺凈利潤趨勢。平安證券指出,從估值來看,目前銀行板塊對應2017年0.8倍PB,在全年資産品質持續轉好的背景下,撥備壓力的緩釋將能夠對業務結構調整帶來的潛在壓力形成對衝,板塊安全邊際充足,防禦價值明顯。

  從券商板塊看,一季度27家上市券商營業收入同比增長0.43%,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8.76%,在經紀業務下滑的情況下,業績逆增長。展望二季度,IPO業務將成為券商業績的重要增長點,資管與自營業務穩中有進,券商股業績有保障。經紀業務依賴程度大幅下降,業務結構趨於均衡。2017年以來發審會由每週兩次增加至三次,前四個月共有159家公司完成IPO,平均每週9.4家,累計募集資金規模904.1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03%。

  創業板:“擠泡沫”還要多久

  昨日上證50指數大漲逾3%,賺足市場眼球,但創業板指卻表現尷尬,昨日低開後一度快速回落,最低下探1745.23點,午後大盤快速拉升,創業板指數亦受到帶動並勉強翻紅,收于1777.69點,微漲0.08%。值得注意的是,創業板指數5月11日曾下探1727.58點,刷新2015年2月3日以來新低,此後短暫反彈便再次回落,維持在1700點附近震蕩。一邊是權重股的新高秀,另一邊是小盤股殺跌不停歇,創業板的“擠泡沫”是否結束?

  中銀國際證券分析師陳樂天指出,從估值來看,目前創業板指的估值已經降至36倍左右,已經被顯著擠壓。但這似乎並不意味著泡沫擠壓的結束。首先,雖然創業板指估值趨近2012年估值底,但創業板綜估值並不低。由於創業板指前5大權重股佔比超過20%(溫氏股份權重9%,PE僅12倍),指數受權重股影響大,板塊估值存在失真的可能。再考慮當下與2012年盈利環境的差異,目前創業板估值並沒有看起來那麼便宜。

  其次,創業板杠桿率一路走高,高利率將傷害利潤與估值。創業板利潤增速已連續下行,且有進一步走低的趨勢。目前公司的基本面不同於2012年出現業績拐點、利潤回升以及PEG降低的情況。另外,近幾年創業板資産負債率持續走高,銷售凈利率卻一直走低,説明瞭財務杠桿貢獻了ROE大部分增速。在資金利率走高的環境下,創業板利潤和估值均會受到傷害。

  最後,創業板商譽凈資産比上升至19%,減值“雷期”風險不容忽視。2013年-2016年是A股市場並購高峰期,按3年-4年業績承諾推算,2017年-2018年可能是商譽減值的集中爆發期。創業板整體的商譽由2013年的151億元升至目前的2110億元,商譽凈資産比由2013年的3%升至19%。商譽資産比在30%以上的118隻個股中,TMT行業佔一半。減值對資産和利潤的壓力不容忽視。綜合估值、盈利、財務杠桿、商譽減值等因素,目前創業板並不便宜,買入風險仍然較大。

  結構性“熊市”變局在哪

  據Wind資訊數據,4月以來正常交易的2909隻股票中(剔除2017年上市的新股),僅410隻股票實現上漲,佔比僅14%。由此來看,經歷了一季度的春季躁動後,二季度A股表現整體低迷,似乎重入熊市。但這次的熊市結構化特徵更為顯著,表現為權重股開啟新高路,而其他品種陷入低迷,小盤股更是遭遇集體殺跌。

  銀泰證券策略分析師陳建華表示,上證50與創業板表現的分化首先源於估值的差異,弱勢環境下低估值藍籌更受資金青睞,其次從交易行為的角度看也與部分資金的抱團有關。此外,由於市場以存量博弈為主,權重股的走強必然對中小市值個股資金形成擠壓,同樣導致了兩者的失衡。當前權重與創業板的嚴重分化更多體現的是資金較低的風險偏好,在對後市依然缺乏信心,同時投資機會持續缺失的情況下,低估值藍籌便成為配置重點,背後更多體現的是資金的避險需求。

  申萬宏源證券高級策略分析師傅靜濤認為:“從基本面相對趨勢來看,上證50獨強是可以解釋的,A股上市公司大股票的業績增速高於小股票。從滬深300和創業板之間的業績趨勢來看,創業板相對於滬深300連續5個季度業績下滑。此外,無風險利率正在上升,而無風險偏好顯著下降,市場尋找的是確定性溢價,以流動性驅動的小票會整體弱勢。”

  傅靜濤指出,“以上證50為代表的權重股的配置系數回到2012年以來的最高點了,已經十分擁擠,現在談上證50的投資價值意義已經不大,但創業板中股票投資價值尚未出現,當前板塊輪動的核心要點是,弱經濟週期的內生性成長股票業績增速什麼時候能穩住。如果能夠企穩,中小板和創業板的相對收益也會提升,結構性‘熊市’變局也會出現。”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