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人民幣國際化行駛在正確軌道上”

2016年12月13日 10:19:58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當前,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國際競爭力強、經常項目順差世界第一。近來人民幣匯率出現波動,對美元也呈現出少見的貶值走勢,引發市場關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各國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人民幣近期對美元貶值主要是國際金融市場外部環境的變化所致,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基礎。從數據看,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仍表現出穩定強勢貨幣特徵,中國經濟基本面不支援人民幣貶值。

  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有關“人民幣貶值”説法具有高度誤導性

  隨著匯率形成機制的規則化、市場化和透明化程度進一步增強,雖然人民幣匯率在外部環境影響下有所波動,但國內市場預期總體保持基本穩定,人民幣短期波動是正常的。

  比利時智庫布呂格爾高級研究員索特·達瓦斯認為人民幣不具備長期貶值的基礎,近期的波動是“人民幣在美聯儲加息之前貶值壓力的釋放”。達瓦斯説,隨著中國經濟韌性不斷加強,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並不支援人民幣貶值。他認為,當前貶值預期較高是人民幣匯率制度由固定轉向浮動難以避免的問題,“多數市場參與者已經習慣了人民幣匯率穩定升值,還不適應人民幣可以有升有貶的新常態”。

  “金磚四國”概念首創者、英國前財政部商務大臣吉姆·奧尼爾認為,“人民幣貶值”的説法具有高度誤導性,其實質更多是美元對其他貨幣的升值。他認為,人民幣擴大匯率浮動幅度以來,中國匯率改革正處在起步階段,漲跌均屬正常。

  “當前人民幣匯率波動主要受國際金融市場等外部環境變化影響所致,並非是中國國內的經濟狀況變化所造成的。”韓國延世大學經濟學教授成太胤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加息的情況下,其他貨幣對美元呈現貶值的趨勢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總的來看,人民幣匯率有條件繼續保持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

  “美國大選以後金融市場的反應與此前預期完全相反,美元指數隨後一路上漲並創下近13年來的新高。”韓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金融産業室研究員玄奭認為,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美聯儲加息預期增強、美國經濟形勢向好等都是驅動匯率波動的因素。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波動可以被市場消化,無需強制干預。長期來看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不會持續下跌,而是在一定的範圍之內雙向浮動。

  “人民幣是非常強勢的貨幣,儘管近期匯率有所波動,但相對大多數非美貨幣,如日元、歐元、瑞郎分別對美元貶值10.5%、5.8%和4.2%,人民幣貶值幅度並不大。”匯豐銀行德國資本市場人民幣業務負責人斯文·約爾根森表示,與世界進行貿易本來就是全球化的重要內容,中國如今在世界各地都有投資,加強與中國經貿合作是必然趨勢,而人民幣國際化無疑提供了更多合作便利。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分析師黃子璇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近期美國經濟數據有所變好,市場對於美聯儲加息預期增加,導致美元升值。人民幣匯率近期波動主要原因是美元升值引起的相對貶值。

  匯率參考一籃子貨幣機制,人民幣可以更加靈活面對美元指數的震蕩

  2005年匯改,2010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緩和後繼續推進匯改,2015年8月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2015年11月推出三大人民幣匯率指數……中國按照既定思路逐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使人民幣參考一籃子貨幣更加透明、規則和可預期,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充分肯定。即便今年年中在英國“脫歐”、全球主要貨幣大幅震蕩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也表現出平穩走勢,這正是“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匯率形成機制順利運轉、取得成效的體現,人民幣匯率完全有條件繼續保持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這意味著,人民幣匯率正逐漸從“美元錨”轉換成“一籃子貨幣錨”,在當前人民幣匯率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機制下,人民幣也可以更靈活地面對美元指數的震蕩。

  從長期來看,人民幣未來保持基本穩定是有支撐的。達瓦斯認為,中國經濟宏觀政策穩健,結構性改革措施正在逐步實施,經濟轉型升級正穩步進行,這些都使得人民幣不會大幅貶值。此外,隨著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以及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都使得國際市場對人民幣資産配置需求大幅提升,而這將有助於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韓載振向本報記者表示,長期來看人民幣是非常穩定的。今後10年,人民幣將同美元和歐元構成世界三大貨幣,在投資和儲備貨幣領域中發揮更大作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認為,12月美聯儲加息預期加大,明年也可能會持續溫和加息,美元走強預期持續上升。“美元可能繼續走強,這意味著其他國家和企業或將需要支付更多的美元債務,也可能會帶來資本流動的衝擊。”

  越來越多國家採用人民幣結算國際貿易,人民幣匯率可預測性不斷提高

  2015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目前在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均建立了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越來越多的國家在進行國際貿易時採用人民幣結算,人民幣匯率可預測性也在不斷提高。

  “誰也無法忽視中國13億多人口的龐大市場。”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執行秘書沙姆沙德·阿赫塔爾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促使中國在國際金融舞臺上的地位不斷提升,這種地位的提升又反過來繼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這也將為地區金融發展帶來利好。

  “中國政府正積極打造人民幣國際化的境內外環境,人民幣已在多個方面滿足成為國際貨幣的條件。”韓國釜山外國語大學中國學系教授金東河表示。

  德國聯邦銀行執行董事卡爾—路德維希·蒂勒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已從“世界工廠”向積極的創新生産大國轉變,隨著中國政府愈加開放的貿易政策,人民幣被越來越多的國家納入外匯儲備,德意志聯邦銀行也已把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籃子。“人民幣國際化行駛在一個正確的軌道上。我們一直在為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支援,未來也會進一步加大支援力度。這也表明,人民幣未來將更多被視為國際貨幣,而不僅僅是中國作為主權國家的國家貨幣。”他説。

  (本報布魯塞爾、首爾、柏林、華盛頓、曼谷12月12日電 記者吳剛、馬菲、馮雪珺、王如君、張志文)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