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人民幣受美國大選影響不必誇大

2016年11月08日 10:29:11  來源:海外網
字號:    

  隨著投票日臨近,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中影響選情的不確定事件接連出現,國際資本市場的緊張情緒也有所升溫。在此背景下,一些唱空人民幣的論調再次借機挑動市場神經。這類觀點認為:如果希拉裏當選,美元將大幅反彈走強,人民幣會繼續走低;而如果特朗普當選,則其在貿易問題上的立場可能引發貿易摩擦,進而給人民幣帶來巨大的貶值壓力。對此,專家指出,一方面,無論誰當選,美國的經濟政策都將致力於維護其本國利益;另一方面,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開放的穩健步伐,為人民幣長期堅挺提供了根本支撐。因此,大選結果本身對人民幣走勢的影響不應被誇大。

  美國政策難以劇變

  相比過去,今年美國大選受到全球的格外關注。其中,民主、共和兩黨候選人在貿易、金融、稅收、移民等方面政策的分歧和言論更是頻頻激起國際市場的漣漪。其實,近期關於人民幣走勢的論調也正是源於這種不確定性。那麼,本次美國大選究竟有何特殊之處呢?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煥波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此次美國大選確實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其背後反映了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持續疲軟,特別是“去全球化”浪潮的興起。但從長期來看,貿易投資便利化及全球化依然是不可逆的歷史潮流,這也符合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的利益。

  “在西方選舉體制下,候選人為了迎合更多選民,往往會在競選期間講出形形色色的言論,而當選後則會謹言慎行。實際上,當選的一方也不可能忽視敗選一方所代表的強大民意。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希拉裏勝出還是特朗普當選,美國經濟政策在一定時期內都難以出現劇烈變化。同時,美國很多經濟政策的制定也並非完全由總統一人決定,國會、美聯儲、行政機構、民間團體等都將參與其中。”張煥波表示,目前人民幣圍繞均衡匯率雙向波動的特徵越來越明顯,沒有必要過度誇大美國大選結果對人民幣的影響。

  荷蘭荷寶投資管理集團高級基金經理菲德麗認為,比起估值已經遠超歷史均值的美股,資金正持續流入新興市場,尤其是正在進行結構性改革的中國、印度、印尼等經濟體,新興市場的公司業績也已經開始回升。可以預計,美國大選結果對整個市場的實際影響並不會太大。

  中國經濟強力支撐

  外部風雨不足懼,保持堅挺有內力。在一系列深化改革和結構調整的措施之下,中國經濟日益矯健的轉型升級步伐也讓人民幣保持堅挺的底氣越來越強。

  例如,安徽省積極踐行共用發展理念,以“分好”蛋糕促進“做大”蛋糕。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城鎮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4%,同時40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5個增加值增長,汽車、洗衣機、電視機等消費品工業表現搶眼。再例如,億利資源集團在落實綠色發展理念上加大探索,將原有的治沙技術和經驗不斷推廣,通過發展生態修復、種植養殖、清潔能源等針對性業務,既幫助了內蒙古沙漠地區脫貧,又為企業自身找到了商機,並獲得了美國、墨西哥、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廣泛關注。

  匈牙利現代中國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安德拉什·伊諾陶伊認為,2016年世界經濟普遍低於預期,明年全球經濟增長趨勢更不明朗。而中國經濟數據在全球數據中表現亮眼,不僅為中國經濟調整結構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世界經濟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在鄧普頓新興市場團隊執行主席麥樸思看來,阿里巴巴等超級電子商務巨頭的出現,已足以證明中國國內需求的上升。麥樸思説,中國巨大的消費增長將會持續下去,中國仍然是最吸引人的新興市場之一。

  “從前三季度數據來看,中國經濟企穩向好的趨勢更加明顯,這對於人民幣保持堅挺無疑是個有力的支撐。”張煥波説,需要指出的是,美國大選結果固然會對國際金融市場産生影響,但如果將美國大選與人民幣匯率過度聯繫,顯然是忘記了美元早已不再是衡量人民幣的唯一尺規。

  事實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最新發佈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較9月末上漲0.16%;參考國際清算銀行(BIS)貨幣籃子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的人民幣匯率指數也分別較9月末上漲0.34%和0.49%,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人民幣需求將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正式加入SDR貨幣籃子將為人民幣帶來更多的國際需求。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最新報告顯示,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的國家繼續增加,截至目前已達101個國家。其中,今年9月份全球採用人民幣支付的款項總價值增加10%以上,遠高於所有貨幣0.93%的平均增長率。

  渣打銀行不久前的一項調查顯示,雖然短期內投資者對人民幣投資前景持審慎樂觀態度,但很多投資者對中國市場及人民幣長遠仍抱有信心,過半受訪者認為人民幣有望收復失地。同時,72%人民幣産品投資者均認為投資組合應該包括人民幣及中國市場産品,以分散風險。

  專家表示,如今人民幣國際需求之所以增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其符合相關國家貿易與金融的現實需要。比如,韓國西江大學經營學教授丁有信就指出,在宏觀層面上,人民幣國際化有利於降低韓國匯率波動風險,有利於金融市場的穩定;在微觀層面上,隨著中韓自貿協定(FTA)的正式生效,使用人民幣開展貿易將為韓國對華進出口企業提供極大的便利。

  “一方面,中國的貨幣政策一直比較穩健,並沒有像美歐日等經濟體那樣推出量化寬鬆;另一方面,加入SDR後,匯率相對穩定的人民幣也符合包括美國在內各經濟體的利益。因此,人民幣儘管在一定時期內會有波動,但並不具備大幅貶值的基礎和可能。”張煥波説。(本報記者 王俊嶺)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