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胡鞍鋼:中國健康發展之路是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

2016年08月22日 14:22:51  來源:光明網-經濟頻道
字號:    

  編者按:“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8月19日至20日,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産業為重點,加快推 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清華大學中國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對建設健康中國作了深刻闡述,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新中國成立 後,中國走出了自己的健康發展道路,實現了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的轉變。健康中國就是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為人民根本利益服務,本質上就是改善人 民健康狀況,實現人口健康全覆蓋。以下刊發胡鞍鋼教授的獨家約稿文章,以饗讀者。

【新常態 光明論】胡鞍鋼:中國健康發展之路是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

  圖為8月19日至20日,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

   作者: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鞍鋼

  世界現代化最重要的進展和標誌:人類更加長壽

  健康一直是人類永恒的追求,正如阿瑪蒂亞·森所説:“健康(與教育一樣)是使人類生活體現價值的基本潛能之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在健康領域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就,與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相比,人類生存的衛生環境明顯改善,人類醫學及醫療技術更加先進,人類的健康水準不斷提高,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長壽。

  1820-1900年期間,世界人口出生時預期壽命從26歲提高至31歲,平均每年提高0.063歲;1900-1950年期間這一指標又提高至49歲,平均每年提高0.34歲;1950-2000年期間,又提高至66歲,平均每年提高0.34歲;2000-2014年期間,又提高至71歲,平均每年提高0.36歲。

  一個多世紀前的中國:“東亞病夫”與“鴉片之國”

  但是,中國大大地滯後於西方國家和世界健康發展的歷史進程。一個多世紀之前的1896年,英國人主辦的英文報紙上海《字西林報》將中國人稱之為“東亞病夫”。根據安格斯·麥迪森(Angus Maddison, 2001)提供的數據,1900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在24歲;到1949年之前也只有35歲左右,不僅大大低於世界人口平均預期壽命(1950年為49歲),還低於1820年法國平均預期壽命(為37歲)、美國(為39歲);1949年之前中國嬰兒死亡率為200-250‰,這也高於欠發達國家的平均水準(為175‰),還明顯高於印度的水準(164‰),也高於法國的1850年的水準(為146‰)。中國還是世界的“鴉片之國”,20世紀初期,估計中國有2500萬人吸食鴉片,相當於當時全國總人口(43714萬人)的5.7%建國之初,據初步估計,吸食鴉片等的煙民,全國約有2000萬人,佔當時總人口的4.4%。此外,中國還是世界上傳染病流行猖獗,寄生蟲病傳播廣泛,地方病流行地區發病率極高的國家,建國前我國城市肺結核死亡率為十萬分之250,50年代全國傳染病報告發病率高達十萬分之3000;1949年之前,中國人口死亡率高達25-33‰,屬於典型的高死亡率國家。

【新常態 光明論】胡鞍鋼:中國健康發展之路是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

  圖為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教授

  這是新中國健康發展的極端低下、極端落後的初始條件。誠如1956年毛澤東所言:過去説中國是“老大帝國”,“東亞病夫”,經濟落後,文化也落後,又不講衛生,打球也不行,游水也不行,女人是小腳,男人留辮子,還有太監。總而言之,壞事不少。毛澤東所領導的新中國正是從這一低起點下,開創現代中國健康發展之路。當時,毛澤東並不悲觀,他相信: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他認為,1949年之後,經過這六年的改革,我們把中國的面貌改變了。

【新常態 光明論】胡鞍鋼:中國健康發展之路是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

  六十多年新中國:換了人間

  經過六十年多之後,中國人口健康指標明顯改善,已經超過世界主要健康指標平均水準,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東方巨人”。

  從國際比較看,人民健康水準已經超過世界高人類發展組平均水準。其中,到2015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提高至76.34歲,比1949年之前提高了41歲之多,也高於同期世界高人類發展水準組的75.1歲(2014年數據)。健康總人力資本(每人平均預期壽命*總人口)達到1014億人歲,相當於建國前的5.4倍,也相當於美國的4倍,還相當於印度的1.2倍,是世界健康總人力資本最大的國家,堪稱為“東方巨人”。孕産婦死亡率下降至20.1/10萬,比1949年降低了98.7%,也接近世界高收入組的17/10萬(2013年數據);嬰兒死亡率下降至8.1‰,比1949年降低了96.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下降至10.7‰,比1949年降低了10.7‰,已經低於世界高人類水準組的13.9‰,各類指標均呈現大幅度下降。

  今天,全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76.3歲,像北京、上海、天津這些地區,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分別達到了81.95歲、82.8歲、81.1歲,在全國率先進入“80歲後”,已經超過了美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9歲,美國相當於用了195年(1820-2015年)的時間,而這些地區也用了1/3左右的時間就達到並超過了美國的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到2030年。全國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將超過79歲,也是用了80年左右的時間。誠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福格爾對中國健康革命的高度評價:歐洲和美國花了150年時間才從高死亡率的陰霾裏走出來,達到今天平均壽命超過70歲的高水準,而在中國則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完成了這種變化。[ 根據國家統計局估計(1999),在1949年之前中國人口預期壽命不足35歲。]

  開創中國健康發展之路:任重道遠

  中國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用了六十多年的時間,不僅從“一窮二白”、“一大二弱”的絕對貧困人口之國,經過經濟現代化,轉變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全面小康社會,而且從“東亞病夫”之國,經過人的現代化,轉變為“東方巨人”,成為世界健康總人力資本最大之國。誠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所言:經過長期努力,我們不僅顯著提高了人民健康水準,而且開闢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

【新常態 光明論】胡鞍鋼:中國健康發展之路是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

  健康中國:再創人間奇跡

  這次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為推進健康中國制定了更宏大的中長期發展藍圖,旨在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健康基礎,再創人間奇跡。也如同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毛澤東的偉大預言: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在共産黨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跡也可以造出來。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