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女排奪冠,中國排球能迎來商業化轉機嗎?

2016年08月22日 09:00:01  來源:財新網
字號:    

  時隔12年,中國女排再次奪得奧運會金牌,56歲的“鐵榔頭”朗平和年輕一代的女排隊員,讓傳承三十多年的“女排精神”,再次將全國上下點燃。

  排球與足球、籃球並稱為“三大球”,觀賞性不亞於後兩者。中國的“三大球”中,排球成績最好,而且 三十多年來形成了具有“女排情結”的龐大的群體基礎。但是,中國排球的商業化程度卻遠遜於足球和籃球。

  在舉國體制下的“大球”運動中,上世紀 80 年代,中國女排連續拿下世界盃、世錦賽、奧運會等五個世界冠軍,一度輝煌並催生了“學習女排精神”。中國生於80、90年代的年輕人,就算沒親眼見識中國女排最輝煌的年代,多少皆有耳聞。自90年代以來的多年裏,中國女排成績歷經起伏,在今年裏約奧運會時隔12年再奪金牌,著實賺足了幾代人的感慨。

  排球在國家隊層面很火,聯賽層面很冷,這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雖然中國女排頻頻交出令人振奮的成績,但這項運動在國內的吸金效應,遠不如足球和籃球。多年以來,中國金牌至上的體育戰略造成了資源分配不均,影響了眾多運動項目的商業化進程,排球也是其中之一。

  如今,政策層面推進聯賽職業化改革,國內體育産業整體升溫,各路資本介入,加之女排奧運會再奪金引發討論熱潮,中國排球能否真正迎來商業化的轉機?

  沒有贊助商的排球聯賽

  2015年9月,朗平率領中國女排重奪女排世界盃冠軍,排球迷們熱情高漲,然而,一個月後的全國排球聯賽的冠名商卻仍然空缺了。沒了贊助商,也沒了裝備提供商,剛登上最高領獎臺的排球,沉陷於商業開發睏境,令人唏噓。

  中國從1996年創立排球聯賽以來,先後有金施爾康、維達、步步高、安踏和361°成為贊助商。2015年,彼時361°和聯賽推廣方中視體育的合同到期,排管中心和中視體育的合同要到新賽季排球聯賽結束之後才到期,兩者出現了時間差,361°退出後沒有新的冠名贊助商接替,中視體育“兜底”承擔相關的辦賽費用。

  中視體育對中國排球聯賽的開發和包裝運營被廣為批評,連最基本的賽事轉播場次都無法保證。為期十年的合作到期後,2016年6月,體育之窗競標獲得了中國排球聯賽商務運營推廣權。體育之窗曾運營過中國女排系列賽、2015女排亞錦賽、天津賽區女排聯賽、中日女排對抗賽等多個排球賽事。

  體育之窗簽下合同之後對外稱:“未來將與中國排協一起共同打造中國排球全産業鏈一體化開發運營體系,搭建中國排球聯賽全産業合作平臺,以此來推廣中國排球聯賽,做好中國排球聯賽商務運營工作。在聯賽商務贊助、賽事運營、電視版權、特許授權、球迷票務、明星經紀、電子競技、場館建設等諸多方面。”

  具體的簽約價格並未對外公佈,排球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劉文斌表示,與體育之窗合作簽約價格與中視體育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中國排協在其通稿中稱,與體育之窗的合作“標誌著中國排球聯賽的職業化改革,邁出了紮實的一步,也預示著中國排球聯賽運營推廣工作將向市場化和商業化大幅邁進。”

  從官方提供的數據來看,排球運動不乏市場開發潛力。據中國排協統計,2015-2016年賽季,中國排球聯賽在引入外援、觀眾人數上均達到了近年來的最高點。男、女排聯賽的決賽上座率基本超過了90%,其中男排決賽上海隊的第二場比賽甚至出現了“超員”,上座率達到了107%。

  職業化的基礎是俱樂部制度。將排球聯賽進行商業化運作,前提是打破依附於金牌戰略和全運會思維的體系。職業化改革雖早在幾年前就提及,但對比足球、籃球旗幟鮮明的市場化職業化大旗,排球聯賽的路要難得多。

  中國女排的龐大粉絲基礎今天(8月21日)得到了充分驗證,可謂“人氣爆表”。對陣塞爾維亞的這場奧運決賽收視率堪稱逆天:媒體截取的全國電視收視率排行榜顯示,CCTV5的收視率超過56%,排名第二的是同樣轉播這場比賽的CCTV1,兩者之合達到驚人的70%。同一時期湖南衛視、北京衛視、浙江衛視等電視臺的收視率僅1%左右。微信朋友圈和新浪微博等社交平臺被女排奪冠的話題刷屏,“女排精神”再次被引爆。

  恒大女排的資本幻影

  中國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高調而來、低調而去,令恒大女排成為市場上一個從輝煌到黯淡的資本故事。

  2009年,當時的恒大地産遞交上市申請,在IPO緘默期,恒大高調入主廣東女排,邀請郎平執教。隨後,恒大女排飛速崛起,從甲B躋身甲A,第一年就打進決賽,後連續斬獲甲A冠亞軍。

  恒大女排以企業模式運作,註冊資金2000萬元,打造出了國內惟一一支完全職業化運營的排球俱樂部。這波輝煌持續了5年,恒大女排的業績開始走下坡路,“恒大不再投資女排,球隊瀕臨解散”的消息廣為流傳。公開報道稱,2014年4月,恒大女排二隊隊員搬離恒大豪華公寓,讓位給恒大男足。恒大方面當時對此回應,廣東恒大女排仍由恒大集團投資與管理,並將組隊參加2017年全運會。

  與此同時,朗平重回國家隊執教。2015年,恒大女排從甲A降入甲B。

  國內體育産業化,“恒大式”的資本推動是“王道”嗎?分析人士認為,恒大並非遊刃有餘,雖手握大把鈔票,國內引援也寸步難行,全運會思維註定這段姻緣走不遠。另一方面,恒大找到了更有商業價值的運動——足球,遂抽身而退,將資金大力投向了中國男足,迅速兩度拿下亞冠。

  這讓中國排球的職業化進程蒙上遺憾色彩。官方的表態是,中國女排聯賽從來都不是職業聯賽。排管中心主任徐利兩年前在公開採訪中表示:“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任何文件,我們從來沒有説過中國的排球聯賽是職業化的聯賽。我們僅僅是在專業隊的基礎上,力所能及地根據中國排球的實際情況面向市場,利用市場經濟的規律辦法來操作這個聯賽,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徹底的職業化的聯賽。”

  去年,國家體育總局排球運動管理中心對外稱,排球改革將三步走,向職業化聯盟靠攏,最終實現公司化運營。這三步是:2015至2016年,嘗試轉變聯賽運營管理模式,鼓勵多元資本投入,擴展聯賽市場;2017至2018年,加快推進俱樂部職業化建設,推出聯賽俱樂部準入制,逐步實現球員自由轉會;2018至2020年,簡政放權,成立聯賽股份制公司,實現管辦分離。

  “要把職業體育和全運會的體系分開,競賽體系也要做相應改革。全運會怎麼運作?聯賽怎麼運作?要分別考慮。我們也得客觀認識排球項目在吸引社會資本方面的不足,不能完全拿排球去跟足球和籃球比。但是,在排球項目自身發展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應該是做得到的。”排球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劉文斌表示。

  職業化的提法,幾步走的改革戰略,在包括排球在內的多個體育運動改革上被屢屢提及,卻難動真格。劉文斌今年3月公開表示,2016-2017賽季將是中國排球聯賽改革的過渡賽季,各項政策不會有大的變化。計劃將從2017-2018賽季開始,逐步實施聯賽俱樂部準入制,同時改革排球競賽體系。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