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安家|學區房在農村引發的戰爭,“我要去城裏買套房”

2017年06月18日 14:53:47  來源:澎湃新聞
字號:    

  【寫在前面】“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這個簡單而樸素的願望一直紮根在每個中國人的心底。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了一些正為了實現自己更好生活努力著的普通人,在他們身上,也許能看到你我的影子。

  6月的北方已經很是燥熱,如高考場外焦急等待的父母們一樣,那些幾十年如一日守候在村裏的老人們,剛剛懵懂學區房存在,伴隨而來的是大半輩子心血如何安放,村裏建房安度生活還是縣城買套房為孫一代的未來做貢獻。

  這是某中部省份一個邊遠的縣城,過去一座汽車站、一座火車站,還有百貨大樓的四層樓房,是這個縣城最為繁華的地段,也是最高的標誌性建築。

  大約在七八年前,縣城裏被標上“拆”字的房子逐漸增多,從縣城東邊最好的高中周邊開始,這裡居住著被認為最為穩定職業之一的教師們,那時仍未有學區房的概念。

  房地産在這裡生根發芽,到如今可謂繁茂。從縣城的東部高中逐漸蔓延,新的縣政府搬到縣城北部,這裡開始平地起高樓;高鐵站建在了縣城南部,一座高鐵新城逐漸建起。

  如今,置身其中,當年讀書處的人不在少數,張增即是其中之一,“夜晚路過,縣城北部房子很多並沒有燈光,也許很久之後,我有能力了,也要買一套,孩子要上學”。

  對村裏的男子們來説,學區房成了他們新的目標。

  學區房在農村引發了戰爭

  村裏幾乎全部的男孩子的目標都是掙錢,掙夠50萬元的婚房,再掙20萬元的彩禮錢,還有10萬元買車錢,酒席錢……如今,他們又多了一項煩惱,建了能裝下卡車的大房子,買了一輩子沒想過的小汽車,如今還要去縣城買一戶住不上,但是孩子可以上學的房子。

  張增算是一個例外,大學畢業五年之後,拋去當初的壯志豪情,時間洗禮下的張增已和村裏的年輕人並無二樣,留在村裏按照長輩的習俗生活,全家人為這個家裏唯一的男孩子省吃儉用,建房、張羅相親、辦酒席,這是一家人最大的事。

  在親戚朋友的祝福聲中,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張增終於結婚了,但婚房的事情還是多少留有惋惜,拗不過家裏人,更拗不過當時的未婚妻。

  在過去的觀念裏,家裏兒女結婚成家,父母即算“完成任務“,已經完婚的張家不得不又一次面臨買房的境遇,因為新來的兒媳婦説要買“學區房”。

  在早已年過半百的張家父母眼裏,這簡直是“豈有此理“的事情——買房才能上學。這個老實巴交甚至很少出村的農民,很少説話,面對家庭難題多半是坐在客廳角落裏的固定位置上沉默,在不得不開口時,一句話定全局。

  老張只能故作鎮定的呵斥:王家幾個孩子都在村裏上小學和初中,也都考上了大學,也沒見在城裏買房。

  聰明的張家兒媳婦,自然是不説話的,但仍然因此和新婚的丈夫鬧得不愉快。張增眼看著父母的心血起了一座樓,成了一個新家,不忍心再去逼迫父母,當然他也清楚,父母已經因為婚事被壓榨幹了。

  接下來,學區房變成了這對新人的戰爭,冷戰,之後,媳婦回了娘家,張增不知所措。

  在過去的觀念裏,家裏兒女結婚成家,父母即算完成了任務。

  創業失敗後的無奈回鄉

  張增的無奈,還要從最初的萬丈豪情説起。

  2012年,上了三年大學的張增終於畢業,因為看不上同學們兩三千的月薪,滿腔熱血的張增南下廣州投奔友人,希望成為一個生意人。

  按照張增後來的説法,最初和友人在一個大學城盤下一個冷飲店,原因是自己上學時,女朋友喜歡這些甜甜的,又很漂亮的食物,他們鐵定主意做女生的生意,冬天冷飲淡季的時候,則專賣奶茶,一切看上去很完美。

  張增甚至設想,在這個城市找個志同道合的女友,然後安家落戶,説不好還能帶著自己的父母一起,脫離自己並不留戀的農村生活。

  但事與願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大學城的確有許多的女生,她們夏天喜歡甜品,冬天也會光顧奶茶,但是隨著品牌奶茶店雨後春筍般的興起,這個寄託了張增一個生意人夢想的冷飲店並沒有帶來太多的收益,在熬過一個夏天和一個冬天之後,以關門收場。

  此後的兩年,張增也做過其他小生意,終究沒能成功。畢業後的第三年,張增已經26歲,在農村這個年齡的年輕人早已為人父母,而此時的張增一無所有,面對家人的憂慮,只能聽從家人的安排,回家相親。

  2015年底,張增回家時才發現,隨著有一些大的開發商進入,家鄉這個曾經的貧困縣的房價也開始上漲,縣城裏的房價大概三四千元/平方米的樣子。張增有些驚訝,怎麼出去轉了一圈房子都已經這麼貴了?

  如今村子裏的人,凡是有點能力的,都想讓孩子在城裏受教育。

  建房還是買房?

  在最初的相親經歷裏,曾有女孩提出去縣城裏買房,交通方便,孩子可以上學,但是,包括張增在內的張家人都是反對的。張家父母整日田裏勞作,必然是在村裏的,而作為大學生的張增如果再想“出去闖闖”,只會去大城市,不會選擇縣城。

  在父母的堅持下,張增的婚房最終還是村裏的自建房。

  為了這幢房子,父母傾注了所有的積蓄。按照今日的成本,在農村建一棟房子幾乎要50萬元。這對於一般的人來講,是不可以理解的,因為各家都有宅基地,單純的建造成本已經這麼高了嗎?張增舉了一個最為直觀的例子,小型卡車可以直接開進其中一間房作為車庫,而一般的人家多會建造8-10間這樣的房子。

  然而,當兒媳婦進門考慮到生孩子的問題時,全家才發現,如今村子裏的小學,生源越來越少,凡是有點能力的,都想讓孩子在城裏受教育。

  2017年,張增一個人在縣城裏漫步,他打定主意了解下現在的行情,將來再出去做點小生意,攢了錢買房。轉了幾個售樓處以後,他才發現,房價在一年多時間裏又漲了很多,一些看上去比較“高檔”的小區,單價竟然已經超過了6000元。

  這是要趕上廣州了嗎?他心裏罵了一句,然後灰溜溜回了家。他還得把媳婦迎回來,但本來想好了“有錢就買房”的事兒還是不要在她面前講了。“以後,總有機會的”,張增暗暗給自己打了打氣。

  在這個學區房剛剛興起的村落,這樣的矛盾還在上演,一切又都很有道理。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