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抗戰70週年  >   最新報道  >   正文

隱蔽戰線英雄先烈不容忘卻:中共情報戰為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2015年09月03日 12:21:00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字號:       轉發 列印

  (二)從中央到地方普遍建立專業的情報機構,開展對日偽的情報工作

  中共中央社會部:1939年2月28 日,中共中央成立社會部,下設秘書長、政治處、幹部部、保衛部、地方部、回蒙工作委員會和情報訓練班。同時還設有第一、二、三部(局)。《關於成立社會部的決定》指出:目前日寇漢奸及頑固分子,用一切方法派遣姦細企圖混入我們內部,進行陰謀破壞。為了保障黨的組織的鞏固,中央決定在黨的高級組織內,成立社會部。各中央局、省委、區黨委應下最大的決心,選擇政治上最堅定、能力上最適宜的幹部建立社會部。

  社會部的具體任務是:1、有系統地與漢奸敵探作鬥爭,防止他們混入黨的內部,保證黨的政治軍事任務的執行和組織的鞏固。2、有計劃地派遣同志和同情分子,利用一切機會一切可能打入敵人的內部,利用敵人中一切可能利用的人,從加強敵人內部的工作達到保衛自己。3、收集敵探漢奸姦細活動之具體材料和事實教育同志,提高同志的警惕性。4、管理機要部門的工作,保障保密工作的執行。5、經常選擇和教育可以作此種工作之幹部。

  中央社會部先後成立陜北公學和西北公學,並舉辦多期培訓班,訓練情報幹部。其訓練的主要內容有兩項:一是政治學習;二是進行專業訓練,如密碼使用、電臺報務、照相密寫,以及如何在各種複雜環境中生活、工作,應付敵人的突然搜查和襲擊等等。受訓人員大部分被派往日軍佔領區和國民黨統治區進行秘密工作。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敵後各抗日根據地,也相繼成立了社會部。中共北方局遵照中共中央的戰略部署,以抗日根據地為基點,把情報人員派往北平、天津、保定、石家莊及上海、南京、瀋陽、哈爾濱、長春、大連等城市,組織聯絡當地的秘密黨員、進步青年和抗日愛國人士等,滲透到日偽的軍、政、警、特、憲內部,獲取了許多重要的軍政情報。中共晉察冀分局社會部還積極開展對東北偽滿和日軍的情報工作。

  1939年,中共中央社會部成立後,潘漢年被任命為副部長,負責組建華南情報局,並統一領導港、澳、穗等地的情報工作。潘漢年,1906年出生於江蘇宜興,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是我黨歷史上隱蔽戰線卓越的領導者。為了建成華南地區的情報網路,潘漢年到香港後,從廖承志那裏調張唯一到情報局掌管內勤和機要。在張唯一的直接領導下,又新建了由陳曼雲(負責對外聯絡)、梅黎、高志昂(負責電臺發報、譯電)等人的情報班子,這個班子後來成為潘漢年在港的主要工作據點。

  隱蔽戰線英雄先烈不容忘卻:中共情報戰為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中共中央社會部副部長潘漢年

  中央調查研究局:1941年7月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成立調查研究局的通知》,決定成立中央調查研究局,中央調查研究局擔負國內外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及社會階級關係各種具體情況的調查與研究工作。內設調查局(情報部),政治研究室,黨務研究室三個部門.調查局(情報部)在晉察冀邊區設第一分局,擔負收集日本、滿洲及華北材料;在香港設第二分局,擔負收集歐美材料,同時收集日本及華中、華南淪陷區材料;在重慶設第三分局,擔負收集大後方材料;在延安設第四分局,擔負收集西北各省材料(交西北中央局負責)。1941年12月,中共西北局決定成立中共調查研究局第四分局,下設調查處、邊區研究室、友區研究室、少數民族研究室、軍事研究室、辦公室。)政治研究室設中國政治研究組、中國經濟研究組、敵偽研究組(包括日本中國淪陷區及其他被日本侵略地帶)和國際研究組(包括蘇聯歐美及各殖民地半殖民地)。

  中共中央情報部:1941年9月,中央情報部成立。中央情報部是在原中央社會部的基礎上,與軍委總參謀部二局和一局的2處、3處合併而成,歸中央調查研究委員會領導。1941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通過《關於中央情報部的任務,性質,組織,計劃》,決定由康生任中央情報部部長,王稼祥(並未到任)、葉劍英和李克農任副部長。中央情報部的三室是軍事情報室,下設五個局及研究室等單位。其中,二局即原軍委二局,三局負責日偽軍研究。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尹賽楠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尹賽楠

原稿件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