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抗戰英雄尤廣才:跪別母親赴緬甸抗日 重傷回國

2015年06月16日 15:08:00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歷史回放】甲午以來首次出國作戰

  據長城抗戰網總編賈元良介紹,1941年12月,中英軍事同盟形成,中國為支援英軍在滇緬抗擊日本法西斯、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組建了中華民國遠征軍。這是中國與盟國直接進行軍事合作的典範,也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

  他表示,中國遠征軍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提振了整個中國軍隊的士氣。密支那戰役、西保戰役是盟軍反攻階段的幾個重要戰役,此後遠征軍勢如破竹,在印緬戰場取得巨大勝利。

  從中國軍隊入緬算起,中緬印大戰歷時3年零3個月,中國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雖然付出了極大代價,但為盟軍最終勝利和中國西南的穩固提供了重要保障。

  【記者手記】令人感動的堅持

  在尤廣才老人的書桌上,擺放著很多二戰歷史資料和英文報紙。這位96歲的老人至今仍在堅持寫作和閱讀,整理自己對戰爭的反思。一次次殘酷的戰爭經歷,給他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創傷,也鍛造了他堅強的內心。

  在侵略者到來時,這位尊崇孔孟之道的孝子跪別母親,踏上了艱苦的征程。最初,他被裹挾在夜間急行軍的部隊裏流亡,困得實在不行了就倒在路邊睡上幾分鐘。餓得實在不行了就向老鄉討一口飯吃。他頑強地堅持下來。

  在緬甸戰場,面對槍林彈雨,嚴酷的自然環境,他又堅持下來,並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當他以抗戰英雄的身份回國時,還沒有享受到勝利的成果,就被捲進內戰之中。想不明白自己人為什麼要打自己人的他,厭倦了戰爭,放下槍,甘願去做一個普通老百姓。

  然而他沒有想到,參加國軍的經歷後來成了他歷史反革命的罪證。妻子離他而去,親人不願與他接觸,他被送進了勞改農場,一個人頑強地活著。

  勞改結束後,孑然一身的尤廣才回到山東老家。除了癱瘓的老母,連親哥哥都對他態度冷漠。為了謀生,他依靠在戰場上學到的英語,當起了英語老師,又堅持挺過了那段灰暗的歲月。

  如今,被女兒接到北京的尤廣才也時常會感慨一生的坎坷,但他不後悔自己當年選擇參軍抗戰這條路。記者問他,每次最艱難的時候,是什麼讓他能夠堅持下來。他説是浩然正氣。幾十年妻離子散、人情冷暖,他始終堅信國家和歷史終會給他公正的評價。

  本版撰文 北京晨報記者 王歧豐

  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 合作刊出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北京晨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