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鄧小平誕辰110週年  >   要聞  >   正文

李捷:鄧小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的歷史貢獻

2014年08月12日 15:20:0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第四,科學總結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和教訓,通過規劃現代化建設總目標和三步走發展戰略,開啟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歷程。

  實現現代化,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夢寐以求的目標。但是長期以來,存在著現代化標準過高、要求過急的問題。對此,鄧小平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謀劃改革開放的同時,就在考慮對現代化目標和步驟作適當調整的問題。

  鄧小平指出:“我們開了大口,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後來改了個口,叫中國式的現代化,就是把標準放低一點。”他在同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談話中進一步提出:“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5年之後,1984年,鄧小平又對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説:“我們提出的到本世紀末翻兩番的目標能不能實現,會不會落空?從提出到現在,五年過去了。從這五年看起來,這個目標不會落空。翻兩番,國民生産總值每人平均達到八百美元,就是到本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這個小康社會,叫做中國式的現代化。翻兩番、小康社會、中國式的現代化,這些都是我們的新概念。”

  鄧小平所説的“翻兩番”、“小康社會”、“中國式的現代化”等核心概念,都是他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獨特貢獻。不僅如此,鄧小平還為實現中國式的現代化提出了“三步走”戰略。

  “三步走”戰略的時間跨度為1980年至2049年。在這70年間,第一步,要實現國民生産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個任務到1987年黨的十三大時已經基本實現。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産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準。這個任務也已經實現。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每人平均國民生産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在這個現代化的整體構想中,“小康社會”是一個關鍵性概念。它猶如一個轉机站,把現代化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鬥目標有機地聯繫在一起,把國家富強同人民小康有機地聯繫在一起。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