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鄧小平誕辰110週年  >   要聞  >   正文

李捷:鄧小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的歷史貢獻

2014年08月12日 15:20:0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第三,科學判斷時代主題和時代特徵,開啟了沿著和平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歷程。

  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整個國際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東西關係與南北關係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特點。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對外開放、中美建交、臺灣海峽出現和平前景,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也在悄然間發生著重大調整。在這種情況下,長期以來對國際格局及其特徵的基本判斷,也需要隨之做出改變。

  鄧小平經過反覆研究和慎重觀察,于80年代中期提出關於時代主題的判斷,即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問題。

  形成這一重大判斷,源於對國際形勢和對外政策的兩個轉變。在國際形勢的分析判斷上,改變了原來認為戰爭的危險很迫近的看法,確認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是有可能的,維護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在對外政策上,改變了針對蘇聯霸權主義威脅的“一條線”戰略,確認中國不打別人的牌,也不允許任何人打中國牌,樹立中國的發展是和平力量的發展,是制約戰爭力量的發展的國際形象。以此增強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增強中國在國際問題上的發言權。實踐證明,這兩個變化,既拓展了中國在國際風雲變化中的迴旋餘地,也確保了改革開放贏得良好穩定的國際環境。

  關於時代特徵和時代主題,鄧小平指出:現在世界上問題很多,有兩個比較突出。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發展問題。和平問題,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冷戰格局,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存在。要爭取和平就必須反對霸權主義,反對強權政治。發展問題,即是發達國家同發展中國家的矛盾問題。發達國家越來越富,相對的是發展中國家越來越窮。解決這個問題單靠南北對話還不行,還要加強第三世界國家之間的合作,也就是南南合作。通過南南合作,推動南北合作。這兩件事匯合在一起,就是要打破國際政治經濟不平等的舊秩序,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這既代表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也反映了當今世界的時代潮流,是上世紀70年代反對霸權主義思想的新發展。

  鄧小平的上述重要判斷,既為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奠定了重要基礎,也為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指明瞭方向。

  關於中國和世界的關係,鄧小平指出:“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總結歷史經驗,中國長期處於停滯和落後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關於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鄧小平提出:“應當把發展問題提到全人類的高度來認識,要從這個高度去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我們搞的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不斷發展社會生産力的社會主義,是主張和平的社會主義。”“我們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參加任何集團。同誰都來往,同誰都交朋友,誰搞霸權主義我們就反對誰,誰侵略別人我們就反對誰。我們講公道話,辦公道事。這樣,我們國家的政治分量就更加重了。這個政策很見效,我們要堅持到底。”

  關於中國永遠不稱霸,鄧小平指出:“中國和所有第三世界國家的命運是共同的。中國永遠不會稱霸,永遠不會欺負別人,永遠站在第三世界一邊。”同時,“任何外國不要指望中國做他們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國會吞下損害我國利益的苦果。”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