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鄧小平誕辰110週年  >   要聞  >   正文

李捷:鄧小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的歷史貢獻

2014年08月12日 15:20:0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鄧小平同志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産主義戰士,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創立者。他為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的歷史性貢獻,集中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衝破“左”的指導思想的長期羈絆,依靠實事求是和改革開放這兩大動力,不斷推動實踐創新,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確道路。

  “文化大革命”結束不久,最為突出的思想羈絆就是“兩個凡是”。鄧小平通過支援真理標準大討論,衝破了“兩個凡是”的禁錮和壓制,重新恢復了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為召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奠定了思想基礎。

  當時還有一個障礙,就是“階級鬥爭為綱”。從1962年八屆十中全會重提階級鬥爭算起,這一指導思想在黨內佔據統治地位長達16年之久。通過解放思想大討論和大規模平反冤假錯案,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由此端正了黨的政治路線。

  再有一個障礙,就是對於社會主義認識上的傳統觀念束縛。在長期艱難的探索中,我們黨既對社會主義傳統觀念産生過重大突破,為後來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理論源頭,也在很多問題上未能突破社會主義傳統觀念的束縛,致使長期以來對於“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完全搞清楚。鄧小平強調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平均主義大鍋飯不是社會主義,要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通過先富帶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總之,鄧小平依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激發出來的思想理論動力,依靠改革開放激發出來的社會生産力和社會活力,衝破了“左”的思想禁錮,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