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誠信  >   要聞  >   正文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發佈

2014年12月29日 15:0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交通運輸領域信用建設。形成部門規章制度和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相結合的交通運輸信用法規體系。完善信用考核標準,實施分類考核監管。針對公路、鐵路、水路、民航、管道等運輸市場不同經營門類分別制定考核指標,加強信用考核評價監督管理,積極引導第三方機構參與信用考核評價,逐步建立交通運輸管理機構與社會信用評價機構相結合,具有監督、申訴和復核機制的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將各類交通運輸違法行為列入失信記錄。鼓勵和支援各單位在採購交通運輸服務、招標投標、人員招聘等方面優先選擇信用考核等級高的交通運輸企業和從業人員。對失信企業和從業人員,要加強監管和懲戒,逐步建立跨地區、跨行業信用獎懲聯動機制。

  電子商務領域信用建設。建立健全電子商務企業客戶信用管理和交易信用評估制度,加強電子商務企業自身開發和銷售信用産品的品質監督。推行電子商務主體身份標識制度,完善網店實名制。加強網店産品品質檢查,嚴厲查處電子商務領域制假售假、傳銷活動、虛假廣告、以次充好、服務違約等欺詐行為。打擊內外勾結、偽造流量和商業信譽的行為,對失信主體建立行業限期禁入制度。促進電子商務信用資訊與社會其他領域相關資訊的交換和共用,推動電子商務與線下交易信用評價。完善電子商務信用服務保障制度,推動信用調查、信用評估、信用擔保、信用保險、信用支付、商賬管理等第三方信用服務和産品在電子商務中的推廣應用。開展電子商務網站可信認證服務工作,推廣應用網站可信標識,為電子商務用戶識別假冒、釣魚網站提供手段。

  統計領域信用建設。開展企業誠信統計承諾活動,營造誠實報數光榮、失信造假可恥的良好風氣。完善統計誠信評價標準體系。建立健全企業統計誠信評價制度和統計從業人員誠信檔案。加強執法檢查,嚴厲查處統計領域的弄虛作假行為,建立統計失信行為通報和公開曝光制度。加大對統計失信企業的聯合懲戒力度。將統計失信企業名單檔案及其違法違規資訊納入金融、工商等行業和部門信用資訊系統,將統計信用記錄與企業融資、政府補貼、工商註冊登記等直接掛鉤,切實強化對統計失信行為的懲戒和制約。

  仲介服務業信用建設。建立完善仲介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的信用記錄和披露制度,並作為市場行政執法部門實施信用分類管理的重要依據。重點加強公證仲裁類、律師類、會計類、擔保類、鑒證類、檢驗檢測類、評估類、認證類、代理類、經紀類、職業介紹類、諮詢類、交易類等機構信用分類管理,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指標體系、評估制度和工作機制。

  會展、廣告領域信用建設。推動展會主辦機構誠信辦展,踐行誠信服務公約,建立信用檔案和違法違規單位資訊披露制度,推廣信用服務和産品的應用。加強廣告業誠信建設,建立健全廣告業信用分類管理制度,打擊各類虛假廣告,突出廣告製作、傳播環節各參與者責任,完善廣告活動主體失信懲戒機制和嚴重失信淘汰機制。

  企業誠信管理制度建設。開展各行業企業誠信承諾活動,加大誠信企業示範宣傳和典型失信案件曝光力度,引導企業增強社會責任感,在生産經營、財務管理和勞動用工管理等各環節中強化信用自律,改善商務信用生態環境。鼓勵企業建立客戶檔案、開展客戶誠信評價,將客戶誠信交易記錄納入應收賬款管理、信用銷售授信額度計量,建立科學的企業信用管理流程,防範信用風險,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強化企業在發債、借款、擔保等債權債務信用交易及生産經營活動中誠信履約。鼓勵和支援有條件的企業設立信用管理師。鼓勵企業建立內部職工誠信考核與評價制度。加強供水、供電、供熱、燃氣、電信、鐵路、航空等關係人民群眾日常生活行業企業的自身信用建設。

  (三)全面推進社會誠信建設。

  社會誠信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社會成員之間只有以誠相待、以信為本,才會形成和諧友愛的人際關係,才能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和長治久安。

  醫藥衛生和計劃生育領域信用建設。加強醫療衛生機構信用管理和行業誠信作風建設。樹立大醫精誠的價值理念,堅持仁心仁術的執業操守。培育誠信執業、誠信採購、誠信診療、誠信收費、誠信醫保理念,堅持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治療、合理收費等誠信醫療服務準則,全面建立藥品價格、醫療服務價格公示制度,開展誠信醫院、誠信藥店創建活動,制定醫療機構和執業醫師、藥師、護士等醫務人員信用評價指標標準,推進醫院評審評價和醫師定期考核,開展醫務人員醫德綜合評價,懲戒收受賄賂、過度診療等違法和失信行為,建立誠信醫療服務體系。加快完善藥品安全領域信用制度,建立藥品研發、生産和流通企業信用檔案。積極開展以“誠信至上,以質取勝”為主題的藥品安全誠信承諾活動,切實提高藥品安全信用監管水準,嚴厲打擊制假販假行為,保障人民群眾用藥安全有效。加強人口計生領域信用建設,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信用資訊共用工作。

  社會保障領域信用建設。在救災、救助、養老、社會保險、慈善、彩票等方面,建立全面的誠信制度,打擊各類詐捐騙捐等失信行為。建立健全社會救助、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政策實施中的申請、審核、退出等各環節的誠信制度,加強對申請相關民生政策的條件審核,強化對社會救助動態管理及保障房使用的監管,將失信和違規的個人納入信用黑名單。構建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資訊系統,建立和完善低收入家庭認定機制,確保社會救助、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政策公平、公正和健康運作。建立健全社會保險誠信管理制度,加強社會保險經辦管理,加強社會保險領域的勞動保障監督執法,規範參保繳費行為,加大對醫保定點醫院、定點藥店、工傷保險協議醫療機構等社會保險協議服務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各類參保人員的違規、欺詐、騙保等行為的懲戒力度,防止和打擊各種騙保行為。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制度,提高基金徵收、管理、支付等各環節的透明度,推動社會保險誠信制度建設,規範參保繳費行為,確保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運作。

  勞動用工領域信用建設。進一步落實和完善企業勞動保障守法誠信制度,制定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社會公示辦法。建立用人單位拖欠工資違法行為公示制度,健全用人單位勞動保障誠信等級評價辦法。規範用工行為,加強對勞動合同履行和仲裁的管理,推動企業積極開展和諧勞動關係創建活動。加強勞動保障監督執法,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人力資源市場誠信建設,規範職業仲介行為,打擊各種黑仲介、黑用工等違法失信行為。

  教育、科研領域信用建設。加強教師和科研人員誠信教育。開展教師誠信承諾活動,自覺接受廣大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監督。發揮教師誠信執教、為人師表的影響作用。加強學生誠信教育,培養誠實守信良好習慣,為提高全民族誠信素質奠定基礎。探索建立教育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教師和學生、科研機構和科技社團及科研人員的信用評價制度,將信用評價與考試招生、學籍管理、學歷學位授予、科研項目立項、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崗位聘用、評選表彰等掛鉤,努力解決學歷造假、論文抄襲、學術不端、考試招生作弊等問題。

  文化、體育、旅遊領域信用建設。依託全國文化市場技術監管與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健全娛樂、演出、藝術品、網路文化等領域文化企業主體、從業人員以及文化産品的信用資訊數據庫;依法制定文化市場誠信管理措施,加強文化市場動態監管。制定職業體育從業人員誠信從業準則,建立職業體育從業人員、職業體育俱樂部和仲介企業信用等級的第三方評估制度,推進相關信用資訊記錄和信用評級在參加或舉辦職業體育賽事、職業體育準入、轉會等方面廣泛運用。制定旅遊從業人員誠信服務準則,建立旅遊業消費者意見反饋和投訴記錄與公開制度,建立旅行社、旅遊景區和賓館飯店信用等級第三方評估制度。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