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誠信  >   要聞  >   正文

三明市全力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規範化長效化

2014年12月25日 15:59:00 來源:三明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三明市全力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規範化長效化 

  12月22日,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示範店——夏商百貨列東店,服務人員正在耐心地推薦商品。該店多年來誠信經營,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

  ●三明日報 記者 巫瑞萬/文 周志鴻/圖

  12月17日,市仲介服務中心正式成立運作。目前,入駐的仲介機構已達145家。

  根據我市仲介服務中心運作管理辦法,市行政服務中心管委會將從信用登記、責任追究、日常事務、業務承接、報備管理、流程監控、考核評價等7個方面,對涉及行政審批的仲介機構進行規範化管理,要求入駐機構提供承諾服務,即收費標準在法定標準下調20%以上,辦理時限比照行業規定的辦結時間再壓縮30%。同時,還建立健全了仲介機構誠信備案登記制度、退出機制等日常管理制度,為規範運作提供操作依據。這是我市全力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規範化長效化的又一有力舉措。

  誠信是中國傳統道德的重要規範之一,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市全力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規範化長效化,營造了“獎勵誠信、約束失信”“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社會環境。

  誠信教育 入腦入心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今年,我市把8月份設立為全市誠信教育宣傳月。由市委宣傳部、文明辦牽頭,組織市直相關部門、梅列區、三元區和部分企業共40多家單位,在三明城市客廳,舉辦了以“共鑄誠信三明,實現中國夢想”為主題的誠信教育集中宣傳月活動。

  活動注重實效。每場活動都有教案,有明確的目的(了解誠信、在生活中做到誠信),有互動和分組討論的環節。記者參加了一場活動,看到主持人依次提出了4個問題:誠信是一種理想化的美德,現實生活中做不到,講誠信者往往吃虧,這種説法對不對?有人認為,自己是講誠信的,但是別人不講,我也只好不講了,這種説法對不對?應該在哪些方面做到誠信?誠信應如何培養?場下的每位同志紛紛舉手發言,氣氛活躍。大家反映這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形式活、效果好。

  在《三明日報》、三明電視臺、三明市政府網等主流媒體開闢固定的“誠信建設”專題專欄,確保每月完成兩期以上,其中《三明日報》堅持每月都有10篇(含圖片)以上各類主題新聞內容。同時,還借助手機短信和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廣泛開展宣傳“誠信三明”,大力營造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

  此外,依託市級以上文明單位和食品藥品企業道德講堂,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誠信三明”主題教育;利用職能部門進社區活動,發放誠信教育宣傳單和宣傳小冊子近5萬份,讓誠信教育入耳、入腦、入心。

  活動載體 豐富多彩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事情發生在今年11月的林博會期間。

  11月8日上午10時許,下洋會展中心,淅瀝瀝的小雨下個不停,吉林省白城市林業局代表團陳寶靈一行,打著雨傘在展區二樓大門口,遇到了家住省一建公司的沈在輝。當時,沈在輝兩手提著東西,走到展區大門口時,犯起了愁:沒帶雨傘,怎麼回家?

  “你是沒帶雨傘吧。”心細的陳寶靈,一眼就看出沈在輝的心思。

  “我正好要到展區看看,雨傘你先拿去用。”  “你不怕我有去不回嗎?”

  “沒關係,能方便你回家就行了。”

  “謝謝,再過20分鐘,我準時把雨傘送到這裡。”沈在輝連聲感謝。

  不到一刻鐘,沈在輝如約返回展區二樓大門口。陳寶靈也在等他。

  “你説話算數,三明文明城市的人講誠信!”陳寶靈稱讚沈在輝。

  這個故事雖小,但以小見大,是三明人誠實守信的一個縮影。

  “守信光榮,失信可恥。”這是為人處事之本。深化“滿意在三明”活動,是我市廣泛開展各類誠信主題創建活動的載體之一。

  多年來,我市持續開展“守合同重信用”和“誠信單位”評選表彰,讓榜上有名的企業和單位得到社會的認可,讓沒有評上的,特別是長期沒有評上的企業和單位感到無形的壓力。據統計,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守合同重信用”的企業分別有22家、157家、439家。

  近期,我市又推出“誠信經營,滿意服務”“誠信服務,滿意人民”等系列活動:在生産企業開展“做精工産品、做誠信企業”活動,在商場、集貿市場開展“百城萬店無假貨”“創建誠信經營示範店”活動。

  夏商列東百貨大樓和三元百貨大樓繼續保持“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店”稱號;東新二路等七條街榮獲全省“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示範街。福建金林凱輕紡實業有限公司、永安市華福竹製品有限公司等23家企業、個體被評為“2013年度省級工商信用優異經營戶。”

  在食品行業開展“學習雙桂坊,誠信做食品”活動,涌現出一大批誠信經營企業和個體。

  獎勵誠信 約束失信

  今年5月,中國文明網開展評選“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梅列區法院女法官周正獲評“誠實守信”好人,成為全市法官學習的好榜樣。

  構建獎勵誠信、約束失信的工作機制。市發改、教育、司法、住建、環保、交通、經貿、衛生、稅務、工商、質監、食藥監管、金融等行業和部門,率先建立社會徵信系統,並加以整合和運用,逐步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讓守信者受到獎勵,失信者受到懲戒。

  誠信企業可以憑藉誠信等級得到不同信用貸款額度。比如,在市委文明辦的運作下,省道德模範大田縣供電公司職工曾垂育貸到個人首筆信用貸款100萬元。

  曾垂育貸款一事,在我市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許多類似曾垂育的創業者,紛紛表示爭做道德模範,為社會多做貢獻。

  建立健全信用資訊平臺。由市發改委牽頭,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地稅局、市國稅局、市衛生局、市中級人民法院等聯席會議成員,分別建立健全誠信資訊查詢平臺。這個查詢平臺可查詢誠信企業及個人資訊,失信企業及個人不良記錄,並全面整合金融、稅務、工商、公安、質監等部門資訊資源,實現資源共用,以此推動形成有利於誠信建設的法治環境和政策導向,積極構建不願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體制機制,不斷推進誠信社會、誠信三明建設。

  抓“紅黑榜”發佈是我市推進誠信制度化建設的一個“殺手锏”。我市先後制定下發《三明市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的通知》《關於建立誠信“紅黑榜”聯席會議制度通知》《“構建誠信,懲戒失信”備忘錄》等文件,建立誠信“紅黑榜”發佈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15個成員單位分別通報工作進展,研究誠信建設及“紅黑榜”發佈的時間、內容、數量和方式,及時協調解決誠信“紅黑榜”發佈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建立誠信“紅黑名單”制度。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文明辦有關加強誠信“紅黑榜”發佈制度建設的部署和要求,明確在失信被執行人、産品品質、企業環境、企業信用、食品藥品、建築工程、文化産品、農産品品質及農資企業、“重合同、守信用”、金融誠信等領域,由相關部門建立企業和個人誠信“紅黑榜”,把恪守誠信者列入“紅名單”,把失信違法者列入“黑名單”,每兩個月由市誠信“紅黑榜”聯席會議在媒體上統一集中發佈一次誠信“紅黑榜”名單。

  按照誠信“紅黑榜”制度工作要求,法院、金融、稅務、工商、公安、質監、農業、文化等單位建立誠信資訊網路查詢平臺,市委文明辦在三明文明網建立三明市誠信資訊網路查詢平臺;市政府門戶網站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專欄設置誠信“紅黑榜”欄目。各類平臺實現資源共用,每兩個月在有關媒體發佈一次“紅黑名單”。據統計,今年以來,通過《三明日報》、三明電視臺、三明人民廣播電臺、市政府門戶網站、部門網站、手機短信等方式,共發佈12次“紅黑榜”名單,有140家單位和企業登上“紅榜”,98家企業和個人列入“黑榜”。

  市中級人民法院還利用電子顯示屏,每天對全市惡意欠債的“老賴”進行發佈,共有1000多名惡意欠債的“老賴”有關資訊被發佈。

  對道德模範表彰,而對失信者則懲處,特別是對惡意欠債的“老賴”在生産經營和生活消費上進行嚴格限制。

  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企業老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這輩子最大的錯,就是多次欠了供貨方的錢,使得自己的企業和名字,被列入了‘黑名單’。現在,在生意場上,在與親友相處時感到頭都抬不起來,以後再也不能這樣處事了。”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學磊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學磊

原稿件來源:三明日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