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大陸和臺灣: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

2015年10月25日 14:33:00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同胞抗日大事記

  《馬關條約》割臺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代表被迫與日本政府代表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根據條約規定,割讓臺灣全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此後,日本開始了在臺長達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臺灣各地民眾一直不屈不撓地進行抗日武裝鬥爭。

  苗栗事件

  1912年,同盟會會員羅福星返回臺灣,在苗栗等地秘密發動群眾,以“驅除日人”“光復臺灣”為號召,參加者達1500多人,準備起義,後被日警發現,許多人被捕。1914年3月,羅福星英勇就義。

  西來庵事件

  1915年5月,余清芳、羅俊、江定等以臺南西來庵為據點,發佈諭告,舉旗抗日。7、8月間率部圍攻噍吧哖市街,遭到日本殖民者鎮壓,犧牲慘重,是為噍吧哖起義,又稱西來庵事件。

  霧社起義

  日本殖民期間,臺灣少數民族各個族群與日本侵略軍展開了70多起鬥爭。1930年10月27日,不堪日本殖民者欺淩侮辱的霧社賽德克人在莫那魯道的領導下發動霧社起義。日本殖民者出動飛機大炮,投擲毒氣彈,殘酷鎮壓。參與抗日的霧社部落共1236人,有343人戰死,296人自縊。

  臺灣文化協會成立

  1921年10月,蔣渭水等臺灣知識分子組織成立臺灣文化協會。臺灣文化協會通過舉辦文化演講和講座,向臺灣同胞傳播來自祖國的資訊,以增強臺灣民眾對祖國文化的認同。

  “臺灣農民組合”創建

  面對日本血腥的殖民統治,臺灣農民運動領導人李應章、簡吉率領當地農民走上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道路。1926年6月,簡吉等人組織成立了全島性農民團體——臺灣農民組合。在農合組織領導下,反抗日本殖民掠奪和地方剝削的鬥爭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僅1927-1928年就發動了420起抗爭事件。

  “東區服務隊”抗日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全面抗戰爆發。許多臺灣同胞回到祖國大陸,投身抗日戰場,與全國人民同生死、共患難。丘逢甲之子丘念臺組建了東區服務隊,在廣東惠州、潮州、梅縣一帶開展抗日活動。

  “臺灣義勇隊”成立

  1939年,秉持“欲救臺灣,必先救祖國”理念的李友邦將軍,在浙江金華發起成立臺灣義勇隊和臺灣少年團,轉戰于浙閩一帶,發揮臺胞優勢,團結臺籍志士,積極從事對敵政治、義務診療、生産報國、宣慰軍民等工作,是抗戰期間大陸唯一一支有正規編制的臺胞抗日隊伍。

  (鄧 靖/整理)

  (《解放軍報》2015年10月25日 05版)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黃露佳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黃露佳

原稿件來源:解放軍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