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海交會”引航“海絲”之旅

2014年05月27日 10:06:00 來源:今日中國 字號:       轉發 列印

  自1999年以來,“海峽兩岸經貿交易會”(簡稱“海交會”)已經舉辦了十六屆,本屆“海交會”,來自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市長們聚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市長(高峰)論壇”,使得“海上絲綢之路”(簡稱“海絲”)主題成為第十六屆海交會的最大亮點。

  不只是一條經濟之路

  六顆藍寶石從櫃檯中移出,被買方握在手裏反覆摩挲,爾後一一過秤,不到5分鐘,來自巴基斯坦卡拉奇工商會的拉茲萬(Rzwan Imporem)輕鬆賺進4000元人民幣。

  面對顧客此起彼伏的爭購諮詢,一臉鬍鬚的拉茲萬不斷重復著:“絕對真貨,Please one by one! One by one! (請一個一個來!)”

  這只是“海交會”的一個普通場景,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逾千客商參加了在福州舉行的第十六屆海交會。頭兩天,福州不時下起傾盆大雨,但還是有17萬人涌到展會“淘寶”。

  與以往相比,本屆“海交會”提出了福州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樞紐城市的主題,這個以榕樹著稱的城市更加凸現了其不斷奮進的性格。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計劃是中國政府重點推動的項目之一,該計劃由習近平2013年10月訪問東南亞時提出,“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被認為是中國對外開放的“2.0版”,更被視為拉動中國經濟的新引擎。

  “海交會”期間,預計總規模100億元人民幣的基金被敲定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該基金由福州市政府、中非發展基金與國家開發銀行福建省分行,三方合作推動。

  “海上絲綢之路”曾是歷史上聯結東西方文明的重要海上通道,談及“海絲”的重要性,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原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指出,所有大國崛起,都經歷了從“綠洲經濟”到“江河經濟”,再歷經“路橋經濟”,最後發展到“海洋經濟”的過程。“下一步,中國要和平崛起,必須要有一個大的戰略,這就是海洋經濟”。

  他説,海洋經濟不僅僅是向海洋要自然資源、要科技,更重要的是海洋經濟是區域經濟的整合。

  海上絲綢之路的經濟體需要通過經濟整合海交會資源,打開臺海兩岸聯繫的橋梁,而這正是福建的優勢。魏建國強調,海上絲綢之路“不只是經濟之路,還是一條和平之路,一條發展之路,一條文化之路,一條旅遊之路,更是一條合作共贏的路。”通過這條路,中國旨在打造和這些國家利益的共同體,發展的共同體。

  為什麼是福州

  福建是中國東南沿海距離臺灣最近的省份,而福州是一座伴海而生、因海而興、拓海而榮的港口城市,被認為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福建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楊岳如此描述他眼裏的福州:海域面積約1.1萬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1310公里,發展海洋經濟腹地廣袤、得天獨厚。

  福州與東南亞地區的貿易往來肇始於東漢,宋元時期福州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中絲綢的主要生産地。

  時至明代,鄭和率領200多艘海船、2.7萬多人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創造了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航線最遠的航海記錄,將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到巔峰。

  作為開放的前沿城市,如今的福州港,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通航,2013年福州與東盟貿易往來達42.46億美元,楊岳表示,“這些都為振興海上絲綢之路打牢了基礎、注入了生機、增添了無窮的動力。”

  “以福州作為全省的整合點,可以把海西地區、平潭地區,把福州所有的經濟區整合起來,整合的力量是全省,不以一個起點,而是以全省作為起點,下一步會有更大的發展。”

  福州市市長楊益民説,福州北聯長三角,南接珠三角,正好是聯接東盟、東南亞的一個重要門戶。福州在海外的華僑有300多萬人,是重要的資源優勢,可以幫牽線搭橋,與各國交流合作、建立聯繫。另外,在臺的福州人有80多萬。“所以僑臺是我們的重要優勢,也是下一步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資源。”

  除此之外,福州市工業産值2013年達到7200多億,有多個超千億的産業集群,近萬億工業産值的産品都是對外貿易的重要産品。這個工業基礎也是與東盟國家合作的一個重要基礎。

  楊益民透露,福州目前正和南京、廣州、寧波、泉州等城市一起聯合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産,目前,已進入申遺預備名單。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