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學者:馬英九就兩岸關係的表態有助兩岸和平發展

2013年10月15日 13:16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10月10日,馬英九在臺北發表例行講話。其中,馬在聲明“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的同時,歷數兩岸關係5年多來所取得的各項重大成就,並就進一步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看法。總體看,馬的這次講話,不僅增強了外界對其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向縱深發展的信心,而且對引導、厚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島內社會與民意基礎有很大幫助。

  首先,馬英九對兩岸關係定位的表態,有助於進一步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馬英九在講話中明確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還稱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與堅持“九二共識”有關,這一表態,意義重大。

  一方面,這是對民進黨等“臺獨”勢力繼續堅持“臺獨”老路的有力回擊,有助於鞏固島內的反“獨”民意。當前,民進黨等綠營勢力利用馬當局所面臨的空前執政困境,企圖混淆視聽,不僅誣衊馬當局“傾中賣臺”,而且繼續散佈“一邊一國”等“臺獨”路線“無害”的言論,並企圖將兩岸關係往國際關係方向引。其根本目的是讓島內民眾放鬆對“臺獨政權”復辟的警惕,在民進黨沒有對兩岸政策作出實質調整時,再次將臺灣政權交到他們手上。馬的講話,就是對這股濁流的有力回擊,並警醒了那些可能淡忘“臺獨”路線會給兩岸關係帶來嚴重危害的島內普通民眾。

  另一方面,有助於臺當局再次澄清其在大陸政策上的基本立場、態度,即繼續反對“兩國論”與“一邊一國論”,堅持“九二共識”,併為其未來的大陸政策進行定調,進而有助於鞏固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事實上,就在馬發表講話的隔天,國臺辦主任張志軍也在首屆兩岸和平論壇上明確指出,“兩岸之間的所有政治分歧,都應該在這一框架內尋求妥善解決的辦法。這是一條不可鬆動的底線”。這就清楚表明,兩岸當局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依然牢固,進而有利於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其次,馬英九闡明深化兩岸關係的方向,有助於解決當前兩岸關係中的緊迫課題。

  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進入鞏固深化的階段。要想繼續取得新進展,兩岸當局就必須繼續維持兩岸之間業已取得的兩岸政治互信,就必須都以增強兩岸同胞的福祉作為一切政策的出發點,就必須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共同的遠大目標。這是中共的一貫立場,也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更是兩岸關係數十年艱辛歷程所得出的寶貴經驗。馬英九在講話中提出,“當前兩岸應該不斷地通過溝通協商來增加彼此的政治互信;不斷地擴大深化兩岸交流互動來增進人民福祉;同時推動互設兩岸兩會辦事機構來強化為民服務,共同為兩岸合作、振興中華再創新的高峰”,其實是用他自己的方式,闡明其對當前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成果的基本認知,既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本經驗和規律相符,也與當前形勢緊密結合。

  與此同時,馬在講話中不僅大量引用鮮活、生動的例子,證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特別是簽署ECFA為島內民眾所帶來的切實利益,而且還引用親歷的經驗現身説法,説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必將給島內帶來長遠利益等,這不僅是對各股“臺獨”勢力企圖醜化ECFA,甚至否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正面迎戰,也有助於增強島內民眾對發展兩岸關係、密切兩岸交流的信心。特別是馬還提到,雖然開放可能給臺灣帶來巨大競爭壓力,但是“如果沒有開放的胸襟和勇氣,就得不到這樣的幸福”;只有“大開放”,才會有“大身手、大舞臺、大希望”;當激烈的競爭面臨,臺灣應該“急起直追”,這些講話,更是對島內民眾的一次深刻動員,必將大大激發島內民眾參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熱情。

  總之,説一千,道一萬,關鍵在於落實。既然馬英九稱“我們的目標明確而堅定”,那就以有力的措施和頑強的魄力,留給子孫一個開放繁榮的經濟環境、一個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的未來吧。(作者黨朝勝/社科院臺研所教授)

  (原題:馬表態有助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