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突破兩岸政治關係瓶頸 多位學者建言路徑

2013年10月12日 11:46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正在上海舉行的首屆兩岸和平論壇上,兩岸多位學者12日指出,兩岸關係發展過程所遇問題的全面解決,關鍵在於“兩岸政治關係的合情合理安排”;應通過制度建設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中共十八大報告有關“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的闡述,在本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于巴厘島“習蕭會”上加以重申後引發海內外關注。首屆和平論壇上,多位不同學術背景的兩岸專家在學術論文中就此展開論述。

  臺灣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朱新民表示,過去五年來,兩岸間贏得穩定的和平,該成果的維護與鞏固仍須不斷呵護與灌溉。兩岸關係發展過程所遇問題的全面解決還在於“兩岸政治關係的合情合理安排”,“兩岸的政治定位”是其中最根本最關鍵的部分。

  朱新民認為,大陸近期一中框架的戰略設計訴求,催出臺當局明白宣示兩岸都主張一個中國的確認,宣示用“一中架構”來定位兩岸關係。這個重大的政治成果為兩岸關係注入了新的能量。

  上海公共關係研究院副院長李秘指出,探討“兩岸政治關係的合情合理安排”,是兩岸關係進一步向前發展的關鍵和瓶頸。直接討論該問題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兩岸可先討論兩岸政治定位的“周邊”議題,然後逐漸向“中心”議題聚集。

  李秘提出兩個路徑,其一,探討兩岸政治關係變遷,確立雙方之間關係,明晰兩岸如何從各自法律制度出發來確認和維護一中框架;其二,從個案、實例入手,做出具體安排,如兩岸具體公權力部門互動、官員稱謂等。他指出,上述兩個路徑上的工作做好後,再討論兩岸政治定位問題將比現在更容易。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張亞中指出,兩岸和平架構是一個能夠維繫與深化兩岸和平發展的結構,必須是兩岸均可接受的“合情合理安排”。

  他提出,該結構應包括四個面向:符合兩岸目前“法理現狀”;以“整個中國”為外在框架,不以造成兩岸為“一邊一國”為原則;就兩岸“政治定位”、“國際參與”及“不武”三點做原則性安排;處理兩岸關係時,應多援用中華文化的概念與價值來處理,相互尊重與包容。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周葉中在其有關兩岸和平協議的論述上指出,作為憲制性協議,該協議將堅持一中框架和反“臺獨”的底線要求,對兩岸政治關係定位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通過制度建設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周葉中認為,隨著兩岸關係持續、深入發展,兩岸政治關係定位的模糊,將導致“兩岸公權力開展合作的方式和程度”等難題的産生。對於“作合情合理安排”的討論,過去常集中于對“合情合理”的界定,而如何理解“安排”同樣值得討論。他説,“安排”一詞從法理角度來看,具有通過規範文本的形式體現兩岸共識的意涵。(記者 劉舒淩 陳小願)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中新社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